-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悄然崛起的武夷(上)
考察中国名茶的变迁史是饶有趣味的事。小小的一片茶叶,哪儿的茶叶可以挂上时代崇尚的金腰带,成为茶叶里的贵族,哪儿的茶叶被摘下了金腰带,悄然退居时间尘埃覆盖的角落,哪儿的茶叶又在悄然崛起,预备迎接时尚赐予的金腰带?作为一片自然的叶子,茶叶本是无情之物,可它和人类世界的许多事物一样,被赋予了人间的荣辱和沧桑,深深烙上了人类文化的印记。
早在中晚唐时期,也就是茶圣陆羽的那个时代,根据陆羽的《茶经》李肇《唐国史补》等历史资料记载,天下之茶,便有50余种进入“唐朝名茶录”。这其中,最著名的剑南的蒙顶茶(今四川雅安蒙山顶)、湖州(今浙江长兴)的顾诸紫笋茶(又名顾诸茶、紫笋茶)和常州的阳羡茶(今江苏宜兴)。
到了宋代,蒙顶、顾诸、阳羡茶的什么金腰带、银腰带全都摘下了,一片茶叶上所能承载的所有荣耀,都汇聚到大名鼎鼎的北苑茶上。关于北苑茶的荣耀,前文(《逝去的北苑》)已有充分论述,总的说来就是一句话:宋代是中国古代茶文化最为鼎盛的时代,宋代最负盛名的茶就是北苑茶,整个宋代的茶学、茶文化都是围绕北苑茶发生的。如果说宋代是中国古代最精致的一个王朝,那北苑茶就是中国古代名茶里最精致、最高端的一种茶。
可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北苑茶,在她风华绝代,倾城倾国的时光里,料想不到,美人迟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唯一归宿,她一切的美丽和荣耀,都将随着雨打风吹去。
可极顶的名茶永远不会迟暮,它一直不缺新的宿主。在北苑茶还挂着天下第一名茶的宋代,已经有另一个茶,在大宋赵家的天下里“杨家有女初长成”,只是当她接过天下第一名茶的金腰带的时候,天下早已不再姓赵。
这个茶就是武夷茶。武夷茶是在赵家的江山里长成的,虽然在那时,在赵家的天下名茶谱里,她还不见经传,寂然无名。
话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说起。这一年,一位当时混得并不怎么样,后来被尊称为“文公”儒家另一位圣人的人辞去官职,来到福建省北部的崇安县,在武夷山中创办了一个书院。
这个人就是朱熹,南宋的著名诗人、理学家。那时的他,和他所到的地方武夷山一样,都只是有些名气,但却没什么大名气。为了提升自己和武夷山的名气,朱熹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书院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武夷精舍”。朱熹清楚,取这样霸气的名字,有助于他的讲学、布道事业。遥想当年的佛祖,不是也在“祗园精舍”说法布道吗?自己的“武夷精舍”分他“祗园精舍”的一点灵气,定是一种极好的加持。
在“武夷精舍”著书讲学之余,朱熹也不忘享受自己的一点业余爱好,这就是喝茶。
朱熹喝茶的地方极讲究,武夷精舍所在地为“武夷九曲”的九曲溪畔的隐屏峰之下,附近有天柱峰与晚对峰隔水相望,两山的溪水中有一巨石,似岛非岛,可供八九个人围成一圈坐下,巨石中央凹陷,像一个灶台。在《武夷精舍杂咏诗》中,朱熹把这块巨石命名为“茶灶”。他用这样的诗句描绘这个“茶灶”:
仙翁遗石灶,
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
茶烟袅细香。
这里溪水较深,水流湍急,朱熹和他的朋友们是坐着所谓的“方舟”(其实是木筏子)到这块巨石上饮茶的。作为宋明理学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朱熹把喝茶这样的小事弄得极有仪式感,活生生把一块溪中的巨石升华成了茶香缥缈的仙台,无意中就此开始了武夷茶的诗化之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任何一种日用之物,要成为一种文化,要成名,都离不开诗歌,只有诗歌,能?一种事物诗化,乘着诗句的翅膀,声明远扬。
其实,早在朱熹之前,武夷茶就已入诗了。唐代诗人徐寅收到朋友赠送的蜡面茶,作诗感谢:
武夷春暖月初圆,
采摘新芽献地仙。
徐寅是唐末至五代时期人,名气不大,所以对武夷茶诗化的加持之功也可忽略不计。而另一位为武夷茶用诗加持的人名气就大了,作为诗人,他的名声比朱熹还大,并且大多了!
他就是苏东坡。他有诗作《咏茶》加持武夷:
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宠加。
苏东坡很有意思,他大约是得了朋友送的“粟粒芽”状的武夷茶,按理要用诗为这茶加持一下。他是怎么加持呢?一下就把北宋声誉最著的两大茶人“前丁”和“后蔡”搬出来,说这茶好啊,好得连这丁谓、蔡襄两大茶人都叫好啊!我怎么能不跟着叫好呢?可在残留的丁谓《北苑茶录》和完整保留的蔡襄《茶录》中,却都找不到武夷茶的只言片语。丁谓和蔡襄,是宋代茶学的奠基者,他们所奠基的地方,是建安县的北苑,那里哪有什么武夷茶的一叶之地?大约,苏东坡如此加持武夷茶,只是扯前丁后蔡的虎皮作大旗罢了。又或许,苏东坡没有胡说,《北苑茶录》和《茶录》中虽不见武夷茶的影子,但丁、蔡的其他诗文中是提过武夷茶的,苏东坡见过或者听过,他既然说了这样的话,那就不会错的。我们还是要相信苏东坡,他是才华盖世的诗人,也是个厚道人,没见过的不会胡诌乱说。
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