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夺天工铸金银
汉代自公元前202年延续至公元220年,前后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此时期金银制品和器皿在数量、品种、制作工艺、造型和花纹样式等方面,都已远远超过了前代。古都西安雄踞关中平原,曾是汉、唐等13个王朝的国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以西安地区出土文物为主要保藏内容的西安博物院,金银器在其藏品中实属大类。
院藏汉代金银器种类丰富
代表着财富、地位和荣耀的金银器皿和制品,在汉代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品种繁多,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西博收藏的汉代金银器按照种类可分为实用器具、附属饰件、货币、特殊含义的明器等类别。
一、实用器具
1.错金银勾连云纹钫(图一)
通高61.5、口边长16、最大腹边33.5、底边长19.5厘米。1964年西安市莲湖区南小巷出土。钫,壶的一种。钫体略呈方形。方口短颈,深鼓腹,方圈足。肩与腹无明显的分界线,上腹饰有对称的铺首衔环,在腹的下部有19字铭文“三月廿日口斤”,“私官口口六口口口”和“十八斗半斗”。实测容积35.4升。器身表面满布错金银勾连云纹,随部位不同纹饰也有变化。口沿嵌饰一周勾连云纹,四脊棱两侧各饰一道对角勾?B云纹,纹饰中间形成一条中轴线,左右两边花纹对称,圈足四面也是对称的几何形勾连云纹。这件错金银钫的纹饰构思巧妙,设计精心,布局对称。与之同出的还有铜灯、铜熏炉等,出土地点位于汉长安城上林苑遗址内,发掘者推测此件错金银钫应属西汉时期的皇家用品。
2.鎏金凤鸟锺(图二)
通高78.4、口径22.8、腹径42.6、足径23.7厘米。2003年西安市未央区文景路枣园村出土。锺由盖、体两部分组成,通体鎏金。盖与体子母扣,盖面隆起,中央有一凤鸟形钮,凤鸟呈站立状,昂首翘尾,口中含珠,双翅拢于背,整体线条流畅,形象栩栩如生,锺口微侈,束颈圆鼓腹,上腹两侧对称有一对腹首衔环耳,圈足、口、肩、腹部微凸起四周宽带弦纹。这件鎏金铜锺出土于一座大型汉代长斜坡单室墓的耳室内,同时出土的另一件,形制大小与这件铜锺完全相同,除这两件鎏金铜锺外,墓中的随葬品还有铜鼎、铜钫等17件青铜器、5件茧形壶和101件玉片。发掘者据此推测,该墓属西汉文景时期列侯一级的贵族墓,鎏金凤鸟锺系贵族用品。此外,该锺内出土了26千克的西汉美酒,应作酒器用。
3.鎏金羊灯(图三)
长27.4、宽11.1、高21.8厘米。1982年宝鸡市凤翔县城北出土。照明用具,通体鎏金,灯体卧羊形。羊首高昂,双目前视,双角卷曲,前腿后跪,后腿前屈,躯体浑圆,断尾。羊的腹腔中空,用来储放灯油。羊的背部和身躯分为两部分,羊首后部装有活钮,臀上装小提钮,使得羊背可以向上掀开,成为一凹弧椭圆形的灯盘,平放在羊头上,灯盘设有小流嘴,以便放置灯捻,熄灯时,灯盘内剩余的油可顺小流嘴倒入羊腹腔内,灯盘扣回羊背上,恢复为卧羊状。形态自然,稳重古朴。“羊”与“祥”谐音,汉代常以羊来寓意吉祥,如汉代青铜器上常出现的铭文“宜侯王、大吉羊(祥)”等。这件鎏金羊灯的设计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巧妙地融为一体。与此灯形状、大小相同的鎏金羊灯在河北满城中山王刘胜墓中也出土过一件。
4.鎏金银凤鸟镇(图四)
长6.4、宽5.7、高4.7厘米。1988年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出土。4件,形制,大小相同,通体鎏金银。凤鸟呈伏卧状,回首啄舔背上羽毛,双翼微微振起,尾羽微展,铺于地上,双爪曲卧向前,冠为如意形,尖嘴短促,双眼微睁,颈部有一环形银色项圈,双翼及尾部金银两色相间,其他部位均鎏金。镇的用途较多,在汉代,这类器物有时作为随葬品放于死者袖口,称为压袖,放于墓内幔帐四角又称为压帐。同时,盛唐以前,人们席地而坐,为了起居的方便,常在席的四角压上镇,以使席子保持平整。
二、附属饰件
1.鎏金衔环铺首(图五)
长11、宽12.5厘米1966年西安市莲湖区红庙坡出土。兽面形,鼻呈三角形,双目微凸,眉毛修长、硬折,末梢上扬,鼻下有钩,衔一圆形铜环,两侧各有一爪,面部毛发怒张,呈旋涡状卷曲,表面鎏金。铺首为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因其生性好静,忠于职守,故常被装饰在门、器物上,用于守门、器物的提手等。以铺首作为门环装饰的做法自战国一直流行至现代,其用途除敲击以引起人们注意外,还有显示身份、驱邪祈祥的作用。
2.鎏金鹰形饰(图六)
长27.4、宽8.5、厚3厘米。1972年西安市莲湖区西安第二机砖厂出土。2件,形制、大小、重量均相同,通体鎏金。器形略呈长方形,上为鹰首形,鹰首挺立,鹰首的眼和冠镶嵌有琉璃和绿松石,嘴为尖钩形,后颈也有一个凸出尖钩形,如同怒鹰颈羽竖起,鹰的胸部又凸出一个尖钩形,嵌有涡纹松石,整体造型与希腊神话中的格里芬造型相似,其他四处尖钩形,也嵌有松石,又如同鹰首,近装柄孔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