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保健]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 疥螨(itch mite,p161) 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表皮层内的专性寄生螨,是疥疮的病原体。寄生人体的疥螨为人疥螨(Sarcoptes scabiei)。 1.形态 成虫乳白或浅黄。雌螨0.3-0.5×0.25-0.4mm;雄螨0.2-0.3 ×0.15-0.2mm。颚体短小,螯肢呈钳状,须肢分3节。 2.生活史 疥螨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及成虫等五个时期。 虫体寄生在宿主表皮角质层内,啮食角质组织和淋巴液,挖掘一条与体表平行的纡曲隧道;最长可达10~15mm。 雌性后若虫与雄性成虫交配后不久,雄虫死亡,而雌虫即在隧道内产卵。雌虫每天产2~4个卵,一生可产40~50个卵。从卵孵出幼虫至发育为成螨,一般需要8~22d,平均约15d。雌螨的寿命约5~6w。 寄生部位:疥螨多寄生于手指间、手腕屈面、肘窝、脐周、生殖器、乳房下、腹股沟、下肢、踝及脚趾间等皮肤嫩薄皱褶部位,在婴儿常波及全身。 致病因素:1. 机械性损害; 2. 排泄物、分泌物及死亡虫体的裂解产物所引起的变态反应。 典型的皮损为丘疹、水疱及隧道,多为对称性分布;皮肤被搔破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脓疤、毛囊炎和疖肿等。 诊断 诊 断 1.根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诊断; 2.最可靠的方法是用消毒针头挑破隧道顶端表皮,取出疥螨镜检;或以医用矿物油滴于患处,再用刀片轻刮,将刮出物置载玻片上,在镜下找到疥螨或其虫卵即可确诊。 【流行与防治】 疥螨呈世界性分布,在儿童和青少年集体中感染率较高;在其他年龄组,亦可感染。其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如握手、同用卧具等; 间接传播:因疥螨离开宿主后,还可生存3~10d,因此也可通过被服、手套、鞋袜等传播;公共浴室的更衣间亦是重要传播场所。 防治 1.预防: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避免与患者接触,不穿患者的衣物。患者用过的被服、手套等,应用煮沸或其他消毒方法处理; 2.治疗:5%~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酯、1%DDT霜剂、1%丙体六六六、10%优力肤霜、3%肤安软膏及复方敌百虫霜剂等。 蠕形螨 蠕形螨(p163) 俗称毛囊虫(hair follicle mite),为小型永久性寄生螨,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可引起皮炎、睑缘炎等。寄生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 . brevis),可致蠕形螨病。 1.形态 虫体狭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成虫长约0.1~0.4mm,雌虫略大于雄虫。虫体分为颚体、足体和末体三部分。颚体宽短,呈梯形,口器刺吸式,内有针状螯肢1对;须肢1对,分为3节,端部具细爪。 足4对,粗短,套筒状。雄性生殖孔位于足体背面的第2对足基之间;雌性生殖孔在腹面第4对足基之间。末体细长,其表皮具有明显环状横纹。 2.生活史 包括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五个时期。雌虫在毛囊或皮脂腺内产卵(无色,半透明,蘑菇状或蝌蚪状,大小约为104×41.8?m,壳薄,卵内可见幼胚) 幼虫(细长,足3对) 约经36h蜕皮为前若虫(比成虫细长,末体横纹不清晰,经72h) 若虫(不食不动,经60h发育) 蜕皮为成虫。 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15天,雌虫寿命为4个月左右,雄虫在交配后即死去。 寄生部位:主要为额、鼻、鼻唇沟、头皮、颏部、颧部、外耳道及颈部、肩背、胸部、乳头、阴部和肛门等处。 毛囊蠕形螨:常多个在毛囊口群居; 皮脂蠕形螨:多单个寄生在皮脂腺内。 蠕形螨主要刺吸宿主上皮细胞成分和皮脂腺分泌物,也可利用角蛋白为养料。 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仅有轻微痒痛或刺痛感。 条件致病螨,可引起毛囊扩张,毛囊上皮变性;虫多时还可导致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及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在皮脂腺内的主体则可致皮脂腺分泌受阻。 代谢产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虫体进出活动携带病原体可致炎症反应,引起毛囊炎、皮脂腺炎症。 临床表现:为鼻尖和鼻翼两侧皮肤弥漫性潮红,出现充血、丘疹、红斑、脓疤、结痂及脱屑等,并可成批发生,经久不愈;严重者甚至可发生痤疮、疖肿。 还可引起睑缘炎、脱发症、外耳道瘙痒等;酒渣鼻患者常伴有毛囊蠕形螨感染,故多数人认为酒渣鼻的发生与毛囊蠕形螨感染密切相关。 实验诊断 检查蠕形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挤压涂片法:毛囊或皮脂腺分泌物镜检。 (2)透明胶纸法:睡前粘贴在颜面部,次晨取下胶纸覆贴在载玻片上,在镜下检查。 睑缘炎及脱发症患者,可拔取睫毛、头发置载玻片上,滴油、封片镜检。 【流行与防治】 呈世界性分布,人群感染率为27.2%~70%,以毛囊蠕形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抹灰技术交底大全.docx VIP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课件(苏教版).pptx VIP
- 【春秋航空 空客A320】ATA 32 起落架-2.pdf VIP
- 《环境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路清扫保洁项目策划投标文件.doc VIP
- 补肾化痰通经汤:开启肾虚痰瘀型青春期闭经治疗新路径.docx
- 《高等教育学概论》.docx VIP
- ISO IEC 20000-10-2018 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第10部分: 概念和词汇(中文版).pdf
- 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试题及答案.pdf VIP
-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