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发展(一)
计算机的过去 1、早在两千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算盘,这是当时人们进行数值计算的工具。 2、1642年,法国人帕斯卡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加法器。 3、1674年,德国人莱布尼茨发明了帕斯卡的计算机,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 4、1936年,英国人阿兰·麦席林·图灵提出“图灵机”的构想,从理论上证明了现代通用计算机存在的可能。 计算机发展史 冯· 诺依曼——计算机之父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 启动windows XP 关闭windows XP 中文Windows XP的界面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界面介 设置任务栏/开始菜单属性 单击鼠标右键 1-5-4 鼠标的使用方法 左键 右键 滚轮 鼠标的常用操作有: 单击、双击、拖放。 1-5-1 认识计算机的键盘 1-5-2 常用键的使用方法 换档键 字母锁定键 空格键 退格键 功能键 光标键 制表定位键 控制键 小键盘 数字锁定键 * 计算机基础知识 重30吨 占地170平方米 内装18000个电子管 运算速度5000次/秒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 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特点: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从事军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特点: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应用扩展到数据、自动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 可靠性和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体积更小,运算速度更快,价格更低,与通信密切结合起来。广泛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迄今) 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可靠性又有了很大提高,功能更加完备。计算机的类型除小型、中型、大型机外,开始向巨型机和微型机(个人计算机)两个方面发展,使计算机开始进入了办公室、学校和家庭。 计算机的发展总趋势 巨型化 、微型化 、网络化 、多媒体化 、智能化 课后练习:请自己梳理总结计算机已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的详细情况,填写下表。 科学和工程计算 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电子管 20世纪40到50年代 第一代 应用范围 运行速度 基本元件 起止年代 发展阶段 数据处理 每秒几十万次 晶体管 20世纪50到60年代 第二代 科学和工程计算 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电子管 20世纪40到50年代 第一代 应用范围 运行速度 基本元件 起止年代 发展阶段 课后练习:请自己梳理总结计算机已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的详细情况,填写下表。 工业控制和系统模拟 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集成电路 20世纪60到70年代 第三代 数据处理 每秒几十万次 晶体管 20世纪50到60年代 第二代 科学和工程计算 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电子管 20世纪40到50年代 第一代 应用范围 运行速度 基本元件 起止年代 发展阶段 课后练习:请自己梳理总结计算机已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的详细情况,填写下表。 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几百万次至数亿次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70年代至今 第四代 工业控制和系统模拟 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集成电路 20世纪60到70年代 第三代 数据处理 每秒几十万次 晶体管 20世纪50到60年代 第二代 科学和工程计算 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电子管 20世纪40到50年代 第一代 应用范围 运行速度 基本元件 起止年代 发展阶段 课后练习:请自己梳理总结计算机已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的详细情况,填写下表。 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几百万次至数亿次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70年代至今 第四代 工业控制和系统模拟 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集成电路 20世纪60到70年代 第三代 数据处理 每秒几十万次 晶体管 20世纪50到60年代 第二代 科学和工程计算 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电子管 20世纪40到50年代 第一代 应用范围 运行速度 基本元件 起止年代 发展阶段 课后练习:请自己梳理总结计算机已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的详细情况,填写下表。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采用存储程序方式 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 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 算机系统,并规定了这五部分的基 本功能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主 机 CPU 控制器 运算器 存储器 ROM、RAM、软盘、 硬盘、光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