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心理有问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谁的心理有问题

谁的心理有问题 ——班级心理教育的伦理学辩析 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 朱 曦 博客:/zhx0091@126/ 这个小孩很受伤? 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 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却找不到别人倾诉 聪明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 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 我亲爱的小孩 为什么你不让我看清楚 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 在黑暗中独自漫步 亲爱的小孩 快快擦干你的泪珠 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父母皆祸害?! 理想的父母是人生的指导者,可惜你的父母不是——别难过,很多人的父母也不是。豆瓣网上有个“父母皆祸害”小组,创建于2008年1月18日。这里聚集了一群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在子女眼中,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他们“逃得掉沉闷无趣的小学,却永远也别想从父母那儿毕业”。 虽然这个小组的名字听起来相当大逆不道,但他们在创建宣言里强调:“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身素质的完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该项有3120名70后、80后、90后参与的调查中,有近七成(69.6%)坦言与父母有矛盾,其中59.7%的人和父母“存在代沟”,8.9%的人经常和父母发生冲突,1.0%的人和父母根本“无法沟通,水火不容”。从这个调查结果看,有近10%的受访者是和父母有着较为严重的矛盾冲突的。中国青年报记者一对一采访了几位痛苦的“小白菜”,试图从他们的个案中,找出近20年来中国家庭教育的种种硬伤。 教育真的该受诅咒吗?! 所谓教育,就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或避免不良心理素质的形成。简言之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的活动。 谁的心理变态了? “买东西的时候阿姨多找了2角钱。突然看到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就退回去了。”我低下头,“发觉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烛光下,看着妈妈头顶的几缕白发闪闪发亮,布满老茧的手灵巧的帮我缝补衣服,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出来……” 老师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他们是“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可是,那天,小王老师使尽了全身的力量给我们上最后一节课,尽管他只教了我们一节课就患癌症死去了,我们是多怀念他啊,我们会永远的怀念他…… 在最难忘的一件事的回忆中,很多小学生写道,最难忘的是一次撒谎,“我保证,从今以后再也不撒谎,今天晚上的惩罚是我最后一次的惩罚。虽然我发过许多誓,但是这一次我是认真的!”于是又完成了一篇撒谎的作文…… 心理教育命题的吊诡 班主任缘何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信任的消失 不道德的道德教育与不健康的心理教育 ——真诚的消失 你的青春谁作主 ——公正的消失 有权无利、有利无权与有利无责 ——自我的消失 河南洛阳孟津西霞院初级中学初一15岁女生雷梦佳和同学打架,老师让学生自主管理,发动全班同学投票,决定是让她留下学习还是请家长将她带走。 测评是道选择题:是留下来给她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还是让家长将其带走家庭教育一周。 结果对雷梦佳不利。26个同学选择让她回家接受教育一周,12个同学选择再给她一次机会。结果全班大多数同学选择让家长把她带回去。雷梦佳羞愤难当,跳渠自杀。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1975年也曾颁布过《教育专业伦理规范》的启示: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要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在对待学生上,要力争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有价值而且有用的社会成员。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专业上,要竭尽全力提高专业的标准,争取条件来吸引那些值得信赖的人从事教育工作,并且阻止不合格的人从事教育专业。 在对待学生上。 ①不得无故压制学生求学中的独立活动;②不得无故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③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进步有关的材料;④必须做出合理的努力以保护学生不受对于学习或者健康和安全有害的环境影响;⑤不得有意为难或者贬低学生;⑥不得根据种族、肤色、信条、性别、原有国籍、婚姻状况、政治或宗教信念、家庭、社会或文化背景或者性别取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一个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一个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⑦不得利用与学生的专业关系谋取私利;⑧如果不是出于令人信服的专业目的,或者出于法律的要求,不得泄露专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