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梵志诗中所见唐代民间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王梵志诗;唐代民间;求学观;处世原则
王梵志是唐初白话诗人的一个代表,他创作了三百多首在当时很有影响的白话诗。其运用俗语的典范性成就,开创了唐代白话诗派,其通俗诗在宣扬佛理的同时,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位真正的民间通俗诗人,他所展示的生活图景是那个时代的下层,王梵志诗集中的内容,不但第一次集中地、大量地反映了社会下层的生活图景,而且观察生活的角度也和后来关心民疾的进步文人不同,他是从社会底层的内部观察人民的生活,并作为人民的一员来表达某种思想,因此它比文人诗歌更真实、更具体、更深刻。
1 读书至上的求学观
王梵志诗云“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一朝乘驷马,还得似相如。”后二句引用了西汉才子司马相如的故事,据《华阳国志》卷三记载:“成都城北十里有?N迁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作者用司马相如的豪言壮志来激励后辈好好读书,也要像著名的青年才俊那样立志求取功名。表达了作者重视教育孩子读书的意愿,直接点明勤读书是为了获取功名富贵,读书获取学问,是人间最可贵的技艺本领,教子读书,其目的就是希望子孙科举及第,将来出入台阁。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读书兴教育的良好传统。到唐代,科举取士逐步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士庶文化进一步混同,激发了广大文士们的仕宦热情,一些明智之士领悟到读书的实用价值,于是纷纷投身科举求取功名,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途,并积极引导子弟通过读书入仕来振兴家族,光耀门楣。后来,武则天又大力改革进士科举制,拓宽了入仕道路,使不同阶层出身、不同地域来源的读书人都有望进入官僚队伍。
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文化的农民自不待言,即使是一些没有文化的农民,在自己不能实现读书登科愿望的情况下,也把读书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从而形成了一个万众向学的大环境。王梵志说:“世间何物贵?无价是诗书。了了说仁义,愚夫都不知。深房禁婢妾,对客夸妻儿。青石瓷行路,未知身死时。”诗书是最宝贵的东西,读书治学是最高尚的行为,表明了诗人尊学的价值观。即使在边远的新疆地区也流传着劝学的教子歌:“小子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中黄金贵,高照明灯念五更。”可见,修身治学是唐代普遍的社会心态。
在重学思想的氛围中,唐代社会各阶层都很重视教育问题。官僚士大夫家庭主要是以设立家庭学堂的形式来完成对子弟的教育,而普通家庭子弟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的文化教育主要是在乡学、村学、寺学等地方学校中完成的。
唐代敦煌地区还有寺庙义学也招收了不少学童,他们自称学生、学郎或学士郎等。敦煌文书中遗留的大量题记和学郎诗,反映了当时学童在学习中的心理活动及学习状况等,真实形象。有激励学生苦学的,如大中四年(860)翟姓学生诗:“读诵须勤苦,成就如似虎。不辞杖棰体,愿赐荣趋路。”为将来学业有成、荣华富贵,今日甘愿忍受皮肉之苦。有反映学习苦闷和对婚姻向往的,如唐景龙四年(710)“可怜学生郎,骑马上天堂。谁家有好女,嫁与学生郎。”大部分孩子的目标都很明确:以折桂登科为人生最大志向。当然,结果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学有所成,进士及第入仕,有的名落孙山,仍旧过着平凡的生活。
王梵志诗云:“黄金未是宝,学问胜珠??。丈夫无伎艺,虚?一世人。”见《敦煌曲校录》:“食时辰,偷光凿壁事殷勤。丈夫学问随身宝,白玉黄金未是珍。”韩愈《符读书城南》一诗也说道:“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都是典型的劝学篇。唐代流行于民间的童蒙读物《太公家教》用格言式的警句鼓励人们读书成材,说“人生不学,费其言语;人生不学,言不成章”,“勤是无价之宝,学是明月神珠。积财千万,不如明解一经。良田千顷,不如薄技随身。”可见唐人普遍具有尊学、劝学以及书中取富贵的观念,很多家庭有着严谨的致学之风。中宗时县令李恕《戒子拾遗》中有他为子孙后代制定的学习计划,“男子六岁教之方名,七岁读《论语》、《孝经》,八岁诵《尔雅》、《离骚》,十岁出就师傅,居宿于外,十一专习两经……擢第之后,勿弃光阴,三四年间,屏绝人事,讲论经籍,爱迄史传,并当谙忆……”唐代许多农民寒士对读书做学问非常虔诚,对科举有着如痴如醉的激情,他们在恶劣的生存状态下,急切地渴望摆脱贫寒,鱼跃龙门。而其中一部分寒门学子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成功事例也极大促进了农民的进取心。虽然困难重重,但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条件和振兴门第、光宗耀祖的强烈愿望,众多农家寒士数十年如一日醉心科举,发奋苦读,而且愈挫弥坚。他们希望通过苦读求学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等级,从而显示出不甘心受命运摆布而奋起抗争的勃勃生机与活力。王梵志也说“仕人作官职,人中第一好”这种人生信条,在古代社会一直被当作许多农家读书人所秉承的立身箴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温和反对派:极简主义的亚文化立场.doc
- 谈高职院校校园导游的培养.doc
- 谈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doc
- 谈高铁时代下长株潭聚合度假型旅游模式的思考.doc
- 谈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doc
- 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doc
- 谈歌唱语言的艺术规律.doc
- 谈公共关系在旅游业中的应用.doc
- 谈公共图书馆服务儿童少年读者的策略.doc
- 谈公路工程质量管理.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