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传播-陈力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传媒,新闻,媒体,广播

③美学距离 接受理论的阐述者格里姆(Günter Grimm,1945-)说:当距离为0时,文艺文本对读者的作用(引起反应)也为0;随着距离的展开,文本对读者的作用亦开始呈现,在距离的适中位置,作用达到最大值;随着距离的继续拉大,作用趋于持续下降。只有适中的距离,才谈得上产生作用,顺利接受或是抵制接受。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他的难题往往能归结为游离与契合之间的理想配置。如何才能够让受众感到,他所面对的艺术信息,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既是亲近的、又是刺激的? ——杜骏飞著《弥漫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7-58页。 通过对美学接受理论的介绍,已经显示出接受者在文学艺术接受中的复杂情形,以及文艺传播效果的许多特殊性质。 文艺的影响力在即时上不如新闻、宣传和商业广告攻势那样直接,但其影响效果却更加持久而广泛、渐进而深刻。 法国作家加缪的名作《鼠疫》,一定程度上,也是灾变类作品。 但《鼠疫》更突出了平凡人在面对灾变时所进行的不平凡的抗争。 灾变母题的原型,最著名的上古故事原型即古希腊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故事。普罗米修斯戏弄大神宙斯,所以被惩罚,导致灾变。 3)死亡母题 死亡是悲剧类型的母题,它极大地激起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被毁灭的个体的怜悯之情,从而肯定生存的价值。 人们通过不断地讲述有关死亡的故事,来追问生存的意义和死亡的价值。 西格尔的《爱情故事》,一名普通的人猝死为什么打动人?因为安排了出乎意料的死亡,使得这一生命现象凸现于人们意识中,迫使人领悟它的意义。死亡打乱了生活的常规延续,从而使日常生活琐事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新鲜感与价值。 2010年张艺谋指导的影片《山楂树之恋》,因为男主人公的死亡,一个平凡的爱情故事变得深刻起来。 使青春“定格”或“冻结”。 《教父》提供了一种情绪体验——死亡、恐惧。当代犯罪故事中更多表现的是死亡的无可逃遁。 现在最为流行的“死亡”电影系列《死神来了》,将“死亡的无可逃遁”这一主题演绎到极致。 战争更是死亡母题。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被卷入战争的牺牲者彼尔伯爵,他懵懵懂懂地当了战俘,有懵懵懂懂地差点被枪毙。一位法国军官正在毫不犹豫地要把他处决时,他们的目光相遇了,突然领悟到他们是兄弟。托尔斯泰通过“牺牲”的双重意义,通过彼尔等人的眼睛观察战争的死亡,已不只是死者方面的灾难,而是战争双方共同遭遇的不幸。 好莱坞的越战片《猎鹿人》,描述了越南士兵玩“俄罗斯轮盘赌”,杀人变成了游戏。死里逃生的美国士兵尼克成了这种游戏的赌徒。被杀从恐惧变成了诱惑。战争彻底摧毁了人的理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五个女兵的死亡给人的感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牺牲的崇高,也不是被杀的悲惨,而是生命与死亡冲突造成的震撼与净化。故事通过违反战争规则的死亡使战争逻辑受到嘲弄,而使真实的、新鲜的生命在死亡中圣化了。 在当代作家余华的《活着》(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死亡”也是一个核心母题,通过讲述生活在中国社会底层的人们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思考生存的价值与时代的荒诞。 一位老外说的好:“这是个不断讲述死亡的故事,最后却告诉我们生存的永恒。”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49-)的小说《挪威的森林》,表达自己对死亡的形而上思考:死亡是人生必经之路,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 电影《泰坦尼克号》将爱情母题、灾难母题和死亡母题组合在一起,叙述一群人在这场面临死亡的灾难中的行状和心理。 死亡母题,当然,也不仅仅涵盖一个人生命的终结,它也可以隐喻其他类型的“死亡”,如青春的逝去、心灵的枯竭、个性的压抑等。 另外,一个民族的消亡,也可以理解为死亡母题的衍生体。代表作如魔幻现实主义巨著《百年孤独》。 4)情欲母题 作为人的一种本能欲求,情欲在中西文化传统中拥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情欲”母题也因此成为文艺创作中长盛不衰的一个表现领域。 琼瑶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又见一帘幽梦》剧照 韩剧《浪漫满屋》 美国大片《乱世佳人》 情欲母题的典型作品:美国肥皂剧《欲望都市》,每一集都试图解答一个相关问题。 在情欲母题中,“性”与“爱”、“性虐”与“爱”始终并存、发展着。《安娜·卡列林那》和《复活》中,渥伦斯基与安娜、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两性本身的差异决定了性爱行为与动机的差异,托尔斯泰选择了道德的更新与拯救,而不是谴责或惩罚。 《魂断蓝桥》也是这类模式,玛拉与路易,路易以他的巨大内心痛苦作为代价来补偿玛拉的全部付出作为一种平衡方式。男性的自赎。 《金瓶梅》则是性虐,西门庆越出生理限度的心理需要、潘金莲的行为动机都是占有性的,两种占有欲望构成了故事的戏剧性。 中国大陆推出芭蕾《金瓶梅》,毁誉参半,最后被禁演。 在古希腊神话里,情欲母题的原型最容易辨认——即爱神阿芙洛蒂忒(古罗马神话里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