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陈布雷大传.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历史,哲学,军事,战争

一点感想(代序)(1)   毛翼虎   王泰栋同志以其所撰之《陈布雷大传》给我看,他是一位有心人,为写此传,下了不 少工夫,费了大量心血。几经修订,庶成此稿。我通读以后,不禁思绪万千,感触多端。   布雷先生是我的宁波大同乡。忝属晚辈,虽少交往,但早年对他的文章道德,是颇为 心 仪的。1948年,我任立法院立法委员时,有机会得在南京识荆,曾多次偕同浙江同乡去看 望他。他沉默寡言,谦恭有礼,使人有肃然起敬之感。有一次我问他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 和形势,他用缓慢低沉的口气对我说:“力量”和“形势”两个词要分开来讲,论“力 量”,国民党陆、海、空军优于共产党,问题在于“形势”这个词。他是看到总的趋势 的。我和他最后一次晤面是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时,他一反常态,殷勤招呼,亲切握 手。后来到他自杀的噩耗传来,我仿佛恍然感到他是在和人们告别。思想上的矛盾,精神 上的痛苦,终于使他出此下策。   《陈布雷大传》资料丰富、真实。其实此书写的不仅是布雷先生个人,实际上反映了 辛亥鼎革以迄新中国成立前四十年间的政局诸端,其间以布雷先生与蒋介石的关系为主轴 加以叙述,兼及布雷先生与郭沫若、邵力子、张治中、沙文若(沙孟海)诸人,与同僚下 属以及兄弟、妻子儿女间的种种关系。不仅可供了解布雷先生的为人处世,对当时的时代 环境与历史背景的来龙去脉也不无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总的来 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我总感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难的,像布雷先生这样的人尤难。因为写到他,就必 然牵连到蒋介石和当时政局的方方面面。像作者这样用笔,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就 绝不可能。这只有在三中全会后批判了“左”的错误倾向和实现了拨乱反正与团结一切爱 国力量的政策之后,才能解放思想,来写这样的文章。综观布雷先生的一生,他的廉洁操 守是众所周知的,可惜由于未能体认政治立场之错误,造成金陵自殒的莫大悲剧。盖棺论 定,我觉得他的一颗爱国之心从未泯灭。当祖国处于风雨飘摇、外侮侵凌之时,他奋其如 椽之笔,于《天铎报》、《商报》以至抗日时期代蒋介石所拟的有些重要文告中,可以看 到。当然他为蒋所拟文稿,亦多违心之论,这正是他最感痛苦的地方。他的死,是死于 “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观念,这是不可取的。   时代在前进。当前,新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再也不是以前那样任人宰割的旧中国 了。国家稳定团结,改革开放形势大好。香港已经回归,洗雪了我百余年来的耻辱,更令 人鼓舞。台湾尚未团圆,国家没有完全统一。但读了《陈布雷大传》,我觉得我们正是应 该借鉴历史,接受教训,从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着眼,共促统一之成。不仅国共两党应该携 手合作,在台湾的其他政党和炎黄子孙都应该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现正是中华民族重 新振作奋发腾飞的契机,愿借以寄语在台国民党诸同仁和台湾同胞,希望大家能从祖国的 统一大业出发,解脱旧的思想束缚,跳出小圈子的局限,共同携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 子孙后代的幸福同创千秋功业!   1997年7月   (注:本文作者毛翼虎先生,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民革 浙江省副主委、民革宁波市委名誉主委,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已于2004年去世。)陈布雷 日记解读(代序)陈布雷日记解读(代序)王泰栋   为了写《陈布雷大传》,我征得布雷先生二公子陈过老人和布雷先生孙女陈重华女士 的同意,借来布雷先生1935年2月至1948年11月12日之日记29本(缺1941年上半年半年) 。这29本日记原件已由布雷先生亲属捐赠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按照惯 例,将复印件回赠给其亲属。所以我看到的是复印件,不过字迹还是很清晰,基本上保持 原样。   这29本日记,全部是蝇头小楷,用毛笔书写,写在专用的文渊阁稿纸上,16开,每面 平均500字左右,每篇注明月、日、星期、天气、晴雨,还有温度(华氏)。4404天,每 日不间断,一个月之回溯、并记、杂感等,也有剪报、图片等。布雷先生真可谓有心人, 留下了这么宝贵的史料,而且基本上没有错字,没有别字,也没有漏字,估计最起码在 150万字,一口气写下来,坚持4404天,真令人肃然起敬。 一点感想(代序)(2)   这12年8个月时间正好是布雷先生跟上蒋介石,在侍从室作幕僚长,其中又有八年抗 战,因此日记所记应该是与这段重大历史有关的真实纪录,是第一手史料,弥足珍贵。不 仅具有参考价值,也有研究价值,更兼有欣赏价值,仅就这150余万字的小楷而言,笔力 苍劲,文字简洁又传神,常常一句话,三四个字,就把事物写活了。我仿佛看到一位老人 在深夜奋笔疾书的情景,在笔下喷吐出他的内心世界,为后代留下了多少宝贵的史料啊。   陈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