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历史,哲学,军事,战争
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传习录》下)。“心”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也是
最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朱熹说“知先行后”,他说:“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
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
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传习录》中)“知行如何分得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
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答顾东桥书》)。“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事,
故有一念发动虽有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
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
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传习录》下)。实质是恪守儒家伦理,成为
圣人。
“致良知”的伦理学说和修养论
“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
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
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答顾东桥书》)。“是非之心,不
滤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明明觉者也”
(《大学问》),“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答陆原静书》)
。“致良知,不假外求”,“若能向里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王
文成公全书》卷一)。为什么?“臂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
者也,扶植而删锄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王文成公全书?紫阳书院集序》)。
如何“致良知”?“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上级,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
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正者,为善之谓也。夫
是之谓格。”(《大学问》)然“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门“四句教”的教育观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传习录》,《阳明夫子年谱》)“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风、
露、雷、电、阴霾、噎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只障?人心本体亦复如此。
……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二君以后与学者言,务要依我四句
宗旨。”(同上注)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独立人格。圣人权威动摇:“夫学贵得之
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之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
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传习录
》中)最后“满街都是圣人”。去恶为善“致良知”学说具有道德实践意义。与王守仁同
时的还有两位气本论思想家,即王廷相(1474—1544,河南人)和罗钦顺(1465—1547,
江西人),两人都主张物质的气是世界的本原,理在气中,气变理也变,既批判了朱熹
“理在气先”和“理与气是二物“的说法,也反对阳明“心学”,和王守仁进行了多次辩
论,强调天地万物绝非心的产物。
王学七派
右派(江右学派)
代表人物:聂豹、徐阶
正一江右王门学派,系指明代中后期江西一带的王门后学,代表人物有邹守益、聂豹、
罗洪先、欧阳德、壬时槐、刘文敏、刘阳、胡直、邹元标等一批著名的王门弟子。它与浙
中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闽粤王门、北方王门、泰州学派等并称为“王学七派”,也
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王门学派之一,并享有“王学正宗”的称誉。 从学术宗旨来说,王门各
派后学,包括泰州学派,均以阐发阳明学说为己任,尤其以发挥“致良知”说为重点,对“良
知”本体的性质特点及“致良知”的途径,都作了具体的探讨。
聂豹
聂豹(1487-1563年),明代学者。字文蔚,号双江,江西吉安永丰人。正德12年
(1517年)考中进士,为平阳知府,官至兵部尚书。是明代有名的廉吏之一,名垂青史。
聂豹推崇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以阳明为师,但他认为良知不是现成的,要通过“动
静无心,内外两忘”的涵养功夫才能达到。豹著有《双江文集》十四卷,与《困辨录
》(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徐阶
明松江府华亭县人(今上海松江区)。早年即工诗文,善书法。嘉靖二年(1523年)
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
官。延平多盗,到任后捕剧盗100余人;清理积案,释出系囚,赢得声誉,升为黄州同
知,后又擢为浙江按察佥事,进江西按察副使,并主浙、闽二省学政。皇太子出阁(读
书),擢为国子监祭酒。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曾密疏
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一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