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人类学-(意)发蒂斯塔摸迪恩.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历史,哲学,军事,战争

中译者序言 人是什么?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常新的问题,只 要人继续存在下去,关于人的种种疑问将永远不会消失,这既是一个人人都必须面对和解 决的具体问题,更是一个引起哲学家们进行无数追问和探索的永恒问题。 自近代以来,随着哲学与科学的分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的问题成为多门科 学研究的中心,生物学、医学、心理学、人类学、人种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关于人的存在 的某一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人的认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些学科无一例 外都无法对人的本质、人的起源与命运作出解释,无法消l涂人的精神上的焦虑、烦恼和 痛苦,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不能单凭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关于人的存在的所有问 题,破解人的神秘的 ● 重担被重新委以哲学。 哲学人类学就是以人为主题、专门对人进行研究的哲学分支。虽然哲学史上对人的研 究由来已久,但哲学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以及这一术语的使用却是发生在20世纪的事 情。在20世纪20 年代,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首次系统地描述了哲学人类学的思想,建 构起了哲学人类学的基本框架,舍勒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人类学的发展具有意义深远的影 响。 哲学人类学在其建立之初就对实证科学关于人的某一方面做出的最新研究成果采取了 批判性的运用,现代哲学人类学在对人及其特征的阐述中愈发不能脱离最新的经验科学材 料的支持,意 哲学人类学 大利学者巴蒂斯塔?莫迪恩在写作其《哲学人类学》时也采用了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 果,以之为基础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对人进行全面的研究,试图揭示出人的本质、来源和命 运。在哲学人类学方法沦这一关乎整个学科的合法性的问题上,莫迪恩认为哲学人类学需 要一种复杂的方法以区分现象学阶段和超验阶段,现象学阶段的任务是借助客观观察和内 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所有关于人的存在的知识,超验阶段的任务则在于探究这些知识的 终极意义,作者遵循的是从人类的主要的具体活动人手来追溯人的存在本身这样一条近 路。 . 全书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人类行动的现象学,作者在这部分中花了 大量篇幅对生命、知识、意识、自由、语言、文化和劳动等人类主要活动进行了探索和分 析,认为人的这些活动具有肉体性、精神性、优越性和超越性这四个特征,虽然有些动物 也具有其中的某些特征,但人类的这些活动所包含和展现出的无穷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 出人优越于动物之处,也揭示出人的存在具有肉体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维度,更揭示出人 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朝向无限的谋划,人能够不断地超越自身;在题为人的形而上 学的第二部分中,作者试图以第一部分的探索和分析为基础,运用推理论证的方式去寻找 自我超越、灵魂、身体和灵魂的关系,人以及死后的存在等独特的、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 最终根源,作者认为天主是能够说明所有关于人的存在的问题的唯一解释:人进行自我超 越的动力来源于天主j自我超越的目的是天主;精神、灵魂是人最独特的维度,人的价值 存在于精神之中,灵魂由天主直接创造出来;人类的绝对价值不是自足的,而是植根于天 主的绝对价值之中,由于天主的仁慈,每一个人都具有永恒的价值;人的灵魂不朽,由于 肉体从属于灵魂,所以人们盼望能够实现奇妙的肉体的重生。 2 统观全书,作者不但在横向的层次上逐一展开哲学人类学的理论要点,而且在论述每一 理论要点时都追溯了历史,引用了大量取自于古希腊、基督宗教、近现代以来的历史文 献,也包括一些当代最新的哲学、神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成果。莫迪恩的《哲学人类学》力 图凭借详尽的文献资料和深刻的理论分析揭示出一幅关于人的存在的全面的、立体的景 象。如果说在对人类的主要活动进行现象学探究的第一部分中,作者始终在强调的一个问 题就是关于尖的谋划究竟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作者看来,关于人的谋划具有 某种矛盾性:一方面,人的肉体被局限在时空的物质范围内;另一方面,人的精神却能够 超越时空的限制。如果这一谋划是可能的,它究竟何以可能?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则在所 罗列的诸种观点中做出了有神论的选择,由于天主的慷慨和仁慈,具有绝对价值的每一个 人都是值得珍视的、崇高的! 与其他一些哲学人类学学者的基点和立场不同,作者认为天主是人的存在的最终根 源。这一论点具有浓厚的宗教性,但对于我们拓展和深化对于人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把 握西方文化和西方哲学的特点仍有一定的帮助。愿本书中文版的问世能为国内同仁和有志 于哲学、道德和文化研究的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份共享的有益资源,并因此而推进我们在这 些领域里的对话和交流。 译者 2004年9月于清华园 序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