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史卷清代思想史.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历史,哲学,军事,战争

《中国全史》 084/一百卷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人民出版社)  [一步两搭桥 整 理]   本卷提要   本卷所叙的思想史内容,包括从清朝立国至清朝灭亡的整个清朝一代的思想史发展过 程。   清代思想史,分清初、乾嘉时期、道咸以至清末三大部分。   清初著名思想家大都参加过抗清复明的武装斗争,坎坷的经历和时代的剧变,对他们 的思想观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造成相当的影响。清初思想博大精深,黄宗羲、王夫之、顾 炎武等学术大师们总结了前代思想,开启了清代学术门径,形成了古代思想史上的又一次 百家争鸣的灿烂时代。   乾嘉时期盛行朴实考据之学风,训诂考证、复归汉学导致了对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思 想的一次空前的整理和总结。乾嘉考据学是清代最主要的学术流派,其总体成就应当得到 肯定。   道咸以至清末,以今文经学的复兴开其端,思想家们以阐发微言大义、倡言改革变 法为宗旨。随着古代历史的结束,清末思想界在西学的影响下,着意寻求救国图强的思想 方案,近代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清王朝最终走向灭亡。   一、清代思想概述清朝的思想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清初、乾嘉时期、道 咸以至清末。与清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密切联系,清代思想主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 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从意识形态领域反映了清代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   思想与思潮的演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会如政权更迭那样,有明确的时间标志。 清代的思想和学术发展,上承晚明学术开启的路径,通过众多思想家的杰出成就而显示出 博大恢弘的气象。乾嘉学派片面因袭了清初务实致用的学风,在政治压力的缝隙之中,努 力填补了因理学的没落而造成的学术思想领域的真空,他们用自己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功 力推出了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学术流派--清代汉学。晚清学术思想以今文经学的复兴为开 端,对微言大义的新解成为变法图强的理论依据,而挽救民族危机的紧迫感和西学的涌 入,使清末的各种社会思潮成为近代早期思想史的主旋律。   需要说明的是,要全面完整的了解清代思想史,还需从上追溯到明末清初以至晚明、 向下沿续到辛亥革命以至五四运动的思想发展脉络。特别是晚清与近代史早期在时间上有 半个多世纪的重合期,对这一时期思想史的叙述断以清朝灭亡的1911 年,显得很仓猝、 不完整,这一点是应当注意的。   经世思潮作为挽救社会危机的思想潮流,初兴于晚明。以徐光启和复社中的知识分子 为代表,他们激烈批判了空疏学风,提倡实学,讲求学以致用。受经世致用思潮的直接影 响,出现了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等具体实 用的专门著作,也出现了焦竑、陈第等究心于实学的学问家。此外,西方文化的不断传 入,也对久为封闭的中国产生了影响。经世之学所具有的批判精神,促使思想界出现了尖 锐抨击理学家空谈心性的言论,同时也酝酿着一种以独立思考为特征、以离经叛道为内容 的崭新的思想倾向。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明朝灭亡的惨痛结局,使得明末清初思想家不 约而同地把亡国的原因归结为明末统治的腐败和宋明理学空言心性误国等方面。以宣传反 清复明言论开其端的明末清初思想家,在清朝统治渐趋稳定之后,依旧把提倡经世致用之 学和批判宋明理学作为他们思想观点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亡国之痛使他们在反思明朝 何以灭亡的基础上,继承了晚明思潮的主要部分。当然,明末曾经酝酿的那种新的思想萌 芽没有也不可能在新的统治秩序下继续发展了。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概括清代学术思想的特点,他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 道咸以来之学新。①有清一代,学术思想翻然几变,内容十分丰富也比较复杂,但是特 征也很突出。很显然,这与不同的时代特征有着深刻的联系,强调这一点至关重要,虽然 这里并没有能用更多的篇幅去详细地叙述。王国维所言,基本说出了清朝不同时期的学术 思想的总体特征。   清初思想以博大见长。清初思想家多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他们 总结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观点,在批判继承前人留下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 己的见解,在许多方面达到了古代哲学的最高点。王夫之的哲学思想,黄宗羲的社会政治 思想,顾炎武的博通贯,方以智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质测之学,颜李学派的实学、实 习、实用之学,傅   ① 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观堂集林》卷23。   山对先秦诸子的研究,万斯同的明史研究,顾祖禹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等等,均显示 出了清初学术思想的博大气势。其中所贯穿的经世致用思想,与脱离实际的空疏学风形成 鲜明对照。清初诸大家,一般都对理学进行了坚决批判。王夫之指出朱熹学说与圣人之 言异,顾炎武强调经学即理学,颜元则进一步揭露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