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历史-孟森.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历史,文学,古籍,报告,分析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太祖三代 :开国 第一节 马背民族的崛起 第二节 太祖努尔哈赤的 “七大 恨” 第三节 壮志未酬的太宗皇太极 第四节 父辈辉煌下的世祖顺治 第五节 八旗制度应运而生 第二章 康熙大帝 :巩固国基 第一节 十四岁少年的政治手腕 第二节 三藩之乱 第三节 康熙妙取台湾省 第四节 治民先要治河 第五节 蒙古的绥服政策 第六节 清军进藏 第七节 留头还是留发 第八节 振兴文教 第九节 千古一帝的瑕疵 第三章 雍正乾隆 :全盛 第一节 世宗雍正初政 第二节 雍正朝的制度革新 第三节 收复青海、喀木 第四节 再定西藏 第五节 力取北疆准噶尔 第六节 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第七节 雍正登基的血色权谋 第八节 雍乾时期的儒学 第四章 嘉庆道光 :守文 第一节 乾隆禅位的真实原因 第二节 祸起三省苗 第三节 南方白莲教起义 第四节 东南海患 第五节 京畿天理教叛乱 第六节 道光年间的改革 第七节 鸦片战争 第八节 鸦片战争前后 第五章 咸丰同治 :转危为安 第一节 太平天国 (上 ) 第二节 太平天国 (中 ) 第三节 太平天国 (下 ) 第四节 太平军与清朝的兴衰 第五节 捻军起义 第六节 回部纷争再起 前 言 清未有史也 ,而有 《史稿》 ,《史稿》为辛亥 革命后政府所修。若以革命为易代之限 ,则 《清史 稿》与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后同为民国 ,而政府 之递嬗 ,意义有不尽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 ,又 为后一期政府之所暂禁。今犹在审查中 ,卒蒙弛禁 与否也不可知。要之 ,吾辈今 日之讲清史 ,犹未能 认 《清史稿》为勒定之正史也。则于史学上 ,无一 定之史书可作根据。但论史之原理 ,一朝之经过 , 是否有为修正史之价值 ?能统一国土 ,能治理人 民 ,能行使政权 ,能绵历年岁 ,则能 占一朝正史之 位置 ,意义全矣。政府之意 ,亦非谓清不当有史 , 但未认 《清史稿》即为 《清史》。然则于清一代史 料之正确者 ,悬设一正史之位置处之 ,史料极富。 《清史稿》为排比已有具体之一大件 ,亦应在悬设 正史之位置中 ,参加史料之一席。真正史料 ,皆出 于史中某一朝之本身所构成 ,謏闻野记 ,间资参 考 ,非作史之所应专据也。 清之于史 ,自代明以来 ,未尝一 日不践有史之 系统。中国史之系统 ,乃国家将行一事 ,其动机已 入史 ,决不待事成之后 ,乃由史家描写之。描写已 成之事 ,任何公正之人必有主观 ,若在发动之初 , 由需要而动议 ,由动议而取决 ,由取决而施行 ,历 史上有此一事 ,其甫动至确定 ,一一留其蜕化之痕 迹 ,则虽欲不公正而不能遇事捏造 ,除故意作伪之 别有关系者外 ,国事之现象 ,如摄影之留真 ,妍媸 不能 自掩也。有史之组织 ,清代明时未尝间断 ,故 有史之系统未尝差池。民国代清 ,独未尝留意此 事 ,及今而始议保管档案。保管档案 ,乃抱残守缺 之事 ,非生枝发叶 ,移步换形 ,而皆使之莫可逃遁 之事也。中国有史之系统 ,严正完美 ,实超乎万国 之上。由科钞而史书 ,由史书而 日录 ,而起居注 , 而丝纶簿 ,清代又有军机处档。具此底本 ,再加种 种之纂修 ,《实录》又为其扼要 ,分之而为本纪 , 为列传 ,为方略 ,为各志各表 ,史已大备。易代后 就而裁定 ,其为史馆 自定者无几矣。 《清史稿》即 就此取材 ,故大致当作 《清史》规范。而其原件之 存在 ,因印刷之发达 ,流布尤多。故以此大宗史料 归纳之为 《清史》。而此 《清史》之在史学上位 置 ,必成正史 ,则无可纠驳矣。 近 日浅学之士 ,承革命时期之态度 ,对清或作 仇敌之词。既认为仇敌 ,即无代为修史之任务。若 已认为应代修史 ,即认为现代所继承之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