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女作家--梁凤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十世纪女作家--梁凤仪

二十世纪女作家--梁凤仪 梁凤仪 古今中外,人世间的传奇故事不算多,也不算少,但不少“传奇”是文人笔下 的杜撰;而香港女作家梁凤仪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却是她自己创造的一个真实故 事。 1992年,在“首届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和“梁凤仪作品在京出版新闻发布会” 上,我见到作为新闻中心人物的梁凤仪博士;之后,我接到她邮寄的作品和一些关 于她的生活资料。 事业上,她获得了成功,文学上,她创造了奇迹。她有坎坷与不幸,也有机缘 和幸福。这位事业和文学上的双重女强人,给予我们当代人和后来人的,永远是一 种人生的伟大启示。她留下的生活路标,属于自强不息的胜利者。 梁凤仪于1949年1月17日生于香港,原籍广东新会。其父梁卓与其母谢惠芳于战 时移居香港,婚后只育梁凤仪一女。梁卓夫妇均未受高等教育,唯对女儿非常悉心 栽培,不但供书教学,且鼓励女儿积极善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益智活动,以增长知 识,扩阔见闻。 梁凤仪回忆说:“别的孩子最担心父母不让他们参加学校举办的旅行、运动会、 校际比赛等,我绝无此忧虑。恰恰相反,父母老劝我多着场面,多见人群,以训练 应对,以扩阔胸怀。如果我在各项校际比赛中获奖,他们最开心。我才十二三岁, 父亲就请求他的老板把我带去参加社交活动,例如其时工商界已流行的餐舞会等, 的确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梁凤仪的父亲任职于银行,且持有金银贸易场与证券交易行牌照,另行经营黄 金与股票买卖,可说是金融世家。也为此,她从小就接触到风起云涌,随时有巳夕 祸福的财经世界。就以梁家而论,起落也很大。梁凤仪出生时,她父亲的生意相当 发达,自然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是,到了梁凤仪十四岁左右,父亲的黄金 股票生意一落千丈,家道忽然中落,只靠银行的一份工作维持家计。 对梁凤仪来说,不幸中之大幸是父母并没有把家道中落所要尝受的困苦让女儿 分担,所有的艰难与清贫都由自己默默忍受,而仍让梁凤仪丰衣足食如前。 直至她十六岁,考进大学,家庭经济更形桔据,为了要维持梁凤仪求学所需的 一切支持以及她生活上很大程度的随心所欲,父??要作出一次重要决定。据梁凤仪 说: 当时父亲告诉母亲,眼前只有两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把他在 任职银行所持有的股票卖掉套现。其二是将现住的房子出让,搬 到政府与兴建专供中下阶层市民申请居住的廉租屋去,同时,也 要变卖母亲的部分首饰,才可以确保我宽裕地继续在大学求学 及毕业后出国深造。 每逢回忆起这段往事,梁凤仪就会眼里闪着泪光说:“父亲尊重母亲的意见, 让她来拿这个大主意。结果,母亲选择后者,她的理由是丈夫要站到人前去工作, 如果出售银行股份,无异于将他的银行内的身分贬低,在激烈的竞争下,她认为丈 夫需要以银行股东身分作为职业保障。母亲自己是家庭主妇,有没有自住楼宇只是 心理安慰的问题而已。母亲确信衣食住行简单节俭一些,而能目睹丈夫工作愉快, 女儿求学杨顺,已可抵销了亲戚朋友的白眼与嘲笑。至于首饰,母亲悲痛的把一只 重达三卡拉的火水蓝钻石戒指出让,而坚持把一只通透的翡翠戒指留下来,将来作 我的嫁妆。” 梁凤仪具有中国人传统的孝道之心,她对母亲的尊敬,溢于言表。一个没有接 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可以在生活困境出现时知所自处且发挥传统妇女的德行与胸 襟,无疑是给梁凤仪很大的启示与鼓励。她由母亲的言行确知女人的自强、自尊与 自重,不一定是有钱人才能拥有。当劫难横在眼前时,就是考验自己的最佳机会。 可惜当时年纪尚轻的她,还不能晓得欣赏父母亲的无奈与苦心,还为了要搬至廉租 屋屯去居住而觉得难堪,并发了一大段日子的脾气。 衷诚体会父母的恩惠与涵养是在成长之后,可惜,梁凤仪的双亲早已在她事业 有成之前逝世,遗留给她的银行股份与翡翠戒指,无不唤起一份树欲静而风不息, 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无奈,使她愧悔与伤痛无穷。 在梁凤仪的散文中,时常流露她思忆父母恩情,愧恨自己在父母生前未能尽孝 的心意。因此,她竭力劝勉她的年轻朋友与读者: 老年人不能等待,他们身不由己,不能等子女发展完他们的 事业才去抽空寺顺他们。照顾、爱拥父母必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 无疑,梁凤仪受父母的影响至深,她从小就勤奋念书,已由于父母的鼓励,她 非常踊跃的参加各种益智比赛,诸如演讲、征文、戏剧、辩论等,从而在团体生活 中锻炼出她合群乐业的性格,也提炼出她坚定顽强的奋斗精神。她说:“从很小开 始,我就知道且熟悉比赛之中失败了,还是要继续参赛下去的。” 她认为人生是一场大型比赛,每人都在争取自己的十项全能冠军。决胜之道就 是万一失手,摔在地上,必须立即忍着痛,不吭半声,不流一滴眼泪,站起来,继 续参赛。 由于父亲的坚持,梁凤仪一直在中文小学与中学修读,1966年考进香港中文大 学历史系,毕业后再在研究院进修硕士学位。1972年赴英国伦敦,陪伴及照顾正在 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丈夫何文汇。她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