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兵者不祥之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1章:兵者不祥之器

第31章: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现代注解】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兵器是不祥之物,战争就是创造祸殃,为人类所憎恶,所以有道的人不用它。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君子以左边为尊贵的上位,在军队里就以右边为尊贵的上位。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兵器是不祥之物,不是君子所用的东西,只是不得已的时候才去用它,即不要丢弃它,也不要把它当成宝贝,平平淡淡的对待它就行了。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即使战胜了,也不要赞美,赞美战争的胜利,就是表示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平时凡是有吉庆的事,都以左边为上位,但战时及丧事的时候则以右边为上位。将军们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就是说以丧礼来对待战争。战胜之后,对于伤亡的人,也用悲哀的心情去追悼他们。   老子认为:兵器不是好东西,战争不是好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用它们。换言之就是:捍卫和平,就可以远离战争。   从古知兵非好战的诸葛亮   成都武候祠有一幅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对诸葛亮概括得恰到好处。   在人们心中诸葛亮用兵如神,脑海里展现的总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其实诸葛亮主张攻心而非战争,战争一定是不得已而为之。   兀突骨谓孟获曰:“果不出大王所料。”孟获大笑曰:“诸葛亮今番被吾识破!大王连日胜了他十五阵,夺了七个营寨,蜀兵望风而走。诸葛亮已是计穷;只此一进,大事定矣!”兀突骨大喜,遂不以蜀兵为念。至第十六日,魏延引败残兵,来与藤甲军对敌,兀突骨骑象当先,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指魏延大骂。延拨马便走。后面蛮兵大进。魏延引兵转过了盘蛇谷,望白旗而走。兀突骨统引兵众,随后追杀。兀突骨望见山上并无草木,料无埋伏,放心追杀。赶到谷中,见数十辆黑油柜车在当路。蛮兵报曰:“此是蜀兵运粮道路,因大王兵至,撇下粮车而走。”兀突骨大喜,催兵追赶。将出谷口,不见蜀兵,只见横木乱石滚下,垒断谷口。兀突骨令兵开路而进,忽见前面大小车辆,装载干柴,尽皆火起。兀突骨忙教退兵,只闻后军发喊,报说谷口已被干柴垒断,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兀突骨见无草木,心尚不慌,令寻路而走。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左右将士,无不感叹。(摘录《三国演义》)   要和平不要战争的邓小平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此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年代。一个多世纪的落后挨打,让中国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人民太需要和平、太需要发展了!   邓小平同志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尽量避免战争,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础是一个中国,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主要包括如下要点:   (一)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质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内政。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   (二)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