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观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观探析

图1 黟县宏村南湖的整体景观 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观探析 ■ 程 晖 汪坚强 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的界定,是指 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清末(1911 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 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 亭阁、水口等民用建筑群体。其中心 地带为原徽州府一府六县即歙县、黟 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 由于徽州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 社会结构诸因素的特殊性和徽文化 发展的自身规律,使得徽州地区至今 仍较完整的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乡村 原貌格局,以及历史、文化风俗信息, 人们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习惯。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全球范围内 达成共识的今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人文精神 及各民族文化的价值,不断探寻“异 质文化”和“本土文化”的重构,越 来越发现内涵丰富,风格独具的中国 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徽州传统民 居聚落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亦越发显示对其进 行现代意义上的诠释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一、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空间 自然观 把建筑空间和大自然沟通汇合, 融为一体,是中国传统空间观的精 髓。徽州传统民居聚落在对自然的巧 于因借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清代顾炎 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三二云, “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徽 州传统民居聚落多依山筑室,择水定 居,必因地制宜,顺乎自然。 1、整体构筑——顺其自然 徽州境内群山逶迤,丘陵连片, 谷溪较多。无数幢单体民居建筑与地 形环境有机的结合,才会形成颇具规 模的民居建筑群体。徽州传统民居聚 落的布局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 水系脉络特点,多依山傍水而聚。有 的利用大自然的坡、坦、谷、坎等不 同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空灵通透颇 具特色的建筑群体。 如黟县境内的宏村背枕雷岗山, 北围月塘,南附南湖,其间层楼叠院 鳞次栉比,层层跌落。整个村落大都 处于平坦地带,靠山脚出房屋依山而 上,背山起楼,面坡垒园;石径通幽, 信步盘桓; 一庭一院,无不独具匠 心。(如图一) 有的村落前二溪汇流,如黟县西 递村四面环山,两溪自村北,村东经 过村落在村南汇聚,整个村落坐落在 两峡夹峙的平坦山湾里。民居大都临 溪而建,村西河畔建村口水口园林, 书院,牌坊,村落在一条主轴线上, 环境优雅,风光自别。(如图二) 有的却让河流穿村中而过, 如碧 山村(如图三),屏山村。有的沿河两 侧设置村落,如际联镇的宏村和际 村。两村间石桥相贯,景物宜人。村 镇山水互相点缀渗透,有着丰富的景 深。 2、聚落形态——隐喻自然 隐喻指人在经验基础上通过联 想对形象的理解。受中国传统自然观 和美学的影响,徽州人以“自然化” 的语言和审美情绪,将聚落和建筑归 纳为自然的一种形式。典型的如“山 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的 “牛形村落”——宏村。全村以耸峙 高昂的雷岗山如牛身苍郁青翠的村 口古树为牛角,通村鳞次栉比的屋舍 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 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 为“牛肠”,整个聚落的形态宛如一 头牛静卧于山水之间,极具仿生学的 意味。西递村(如图二),东西长 700 米,南北宽 300 米,两溪自村北,村 东经过村落在村南汇聚,整个村落坐 落在两峡夹峙的平坦山湾里,从高处 俯瞰,整个聚落的形似航船。徽州民 居聚落这种仿生学的布局和科学的 聚落规划,形象生动的改变了自然环 境。 3、建筑空间——沟通自然 “山前村落乱高低,云意模糊远 近迷。万叠峰峦如画展,黄山恰在小 楼里。”峰峦浮云都纳入小楼里来了。 这不是文人的神来之笔,而是徽州民 居的现实存在。徽州人开门立窗,兴 建楼台,非常注意这种空间的“因 借”。 突破室内空间,把窗扉,天井, 庭院作为吐纳大自然之风光者,在徽 州民居中比比皆是。这类建筑空间一 般只有粉墙环绕,上无顶盖,实际上 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是每户人家最 小城镇建设2004/4 5 7 Historical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又用墙体分割成前园,中园,后园。 饰以拱形门洞,嵌以方形大漏窗园中 堆山植树造池。透过前园的漏窗隐约 可见中园和后园之景这种空间的序 列,不让人一览无余,从而使这个狭 长的庭院有了一种灵活的动感和幽深 的美感。 再如宏村的德义堂(如图五)。叩 开庭院的木制小门,只见由两株猕猴 桃藤覆盖着的矮墙下方有一方形水 塘,塘南侧一幢二楼三间厅堂座北朝 南面向水圳,厅堂前墙为十六扇花格 木扇窗,室内外通透,坐在厅间,堂 外水池、盆景历历在目,真是“通透 花窗遮不住,满园花香进堂来。”更 为有趣的是进院右边即为一水榭亭 间,一美人靠木椅悬于水塘之上,塘 中碧水长流,金鱼摆尾,实为品茗聊 天之绝佳处。塘西的粉墙上开一圆形 石窗,借得墙西花园中的果木葱绿。 小小一方天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