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感受“美国教育”的多样性.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受“美国教育”的多样性

感受“美国教育”的多样性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l2期 2005年初,笔者有机会去美国,走访了 哈佛,斯坦福等大学及美国众议院,教育部 有关部门.在与同行的讨论过程中,涉及的 问题杂多,诸如,为何而教,在家上 学,积极行动,学券制,消费主义对 学校教育的影响等.关于这些话题,人们都 有不同意见,这既反映出当前美国教育的理 论困惑,也使笔者对美国教育的多样性和教 育学话语的多样性有了切身的感受:当我们 说美国教育……的时候,美国教育 这个概念,所表达的不过是某种美国教育而 已.美国教育的多样性特点格外鲜明,以致 于不存在什么可以笼统地称为美国教育的东 西. 一 ,总体印象:对多样性与秩序的双重 追求 对任一文献,不管是官方文件或什么别 的材料,不同的州,不同的单位和部门,不 同的个人,都可以保留和表达不同的看法与 态度.这种视多样性为天然合理性的社会环 境,必然地对整齐划一的教育体制持怀疑态 度.教育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教育管理的分 权方式,强化了美国人对多样性的信奉.教 育上无处不体现多样性,自然也有其不太方 便的地方,若要弄个统一标准或搞个统一活 动就非常不容易,因此一些人便心生出对集 权的误解与羡慕.据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 DavidF.Labaree教授所说,不少美国人对中 国的集中管理很羡慕.他们以为,在美国, 教授的意见要通过复杂的程序和多方面的辩 . 42. 论,最后才有可能被总统采纳;而中国的教 授更幸运,只需要说服最高领导一人,提出 的建议就可能得以实施.美国近10年有了高 度集权的倾向,这种认识也许就是其中一方 面的原因. 的确,羡慕中国教育和文化的美国人很 多.中国的古老文化,中国的筷子,中国的 一 些商品,都是他们羡慕的对象.美国人在 许多方面自封为老大,在数学教学方面,如 今却承认中国是老大.公认中国的数学教学 效果好,乐于来学,也乐于请中国人去做数 学老师.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JenniferC.Stone就谈到,她和一位同事刚从 北京回到西雅图,而她们到北京(首都师 大),就是去学中国的数学教学法,以便传 授给教育学院的学生们.中国的日用品和各 种小商品在美国占有更广泛的市场,美国人 有EverythingcomesfromChina的说法.杜 威研究中心用来送人的小礼物,上面也有 MadeinChina的字符. 对于多样性本身,也有不同意见.去 年,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在纽约出 版了《我们是谁一挑战美国的民族认同》 一 书,这是他在9.11事件之后出版的最 重要的着作.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对多样 性这一主流话语的不同看法.他认为,一个 国家如果缺乏具有领导地位的,源自于宗教 信仰的文化价值作为精神主体,而仅仅以意 识形态维系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认同一 定是不牢固的.因此,他强调,多元文化 潘艺林:感受美国教育的多样性 理念与美国的整体国家认同,以及美国的国 家利益,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文化多元主义 者的理念在美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真正占了 上风的话,美国社会也就真的成为所谓马 塞克(mosaic)式的社会了.(,落可手 廷顿的忧思.《读书2005年第s期第82 页 其实,对多样性的不同意见,正是多样 性的体现.在思想和话语的层面,可以说充 满着对多样性的追求. 但是,多样性追求并不妨碍他们行为上 对秩序的遵守,更不致于构成对秩序的威 胁.多样性实际上是以基本的秩序和规则为 基础的.在公共生活方面,这是显而易见 的,在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芝加哥, 伊利诺,圣路易斯,达拉斯,西雅图,硅谷 等地,处处可见普通人对基本的社会秩序和 公共生活准则的近乎机械的遵守.曾听说, 在美国,竞争异常激烈,便以为他们必定生 活得十分匆忙,人与人之间争斗得特别厉害 或特别冷漠.殊不知,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是 从容的,人与人之间也很谦让.在各种公共 场合,大家都会自觉地排队,根本没有插 队,抢座位,抢道路的情况,汽车让人,可 谓与国内对比最为鲜明的风景,到那里去过 的国内人士对此大致都有深刻的印象. 二,学校教育中的冲突与协调 在这次访问中,谈论较多的话题依次 是: 1.NoChildLeftBehind(NCLB,不让 一 个孩子掉队法) 2.teachinRfor(understandin~,knowledRe orsth.else?)(为何而教?) 3.capacitybuildinR(能力建构) 4.homeschoolinR(在家上学) 5.charterschools(宪章学校) 6.studentsratinRofteachinReffectiveness (SRTE,学生评教) 7.twokindsofschoolvouchers(两种教 育券:Voucherprogra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