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doc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临海市桃渚镇中心校 黄福先 摘要: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一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在各地兴起。随着课改的推进,课堂越来越热闹了,越来越凸显个性化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几乎成了课堂的一道道“佳肴”。但在这轰轰烈烈的课改中,我们必须冷静面对。只有深入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才能使数学课程改革走上健康之路。 关键词: 合作 情境 赞扬 个性 热闹  新的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在全国启动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面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令我困惑,一些问题令我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吗? 数学新课程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面,指出了合作学习是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于是,合作学习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中,几乎成一道“佳肴”。然而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往往一提出问题,就急于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前排学生“呼”地转身,整个教室“嗡嗡”一片。教师则在一旁无所事事。 镜头一:有一位教师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接下来的情景是这样的:有的组“叽叽喳喳”,各说各的,根本没有听别人怎样说;有的组只有个别同学在发言,其他同学不吭声,洗耳恭听优生的专题发言;有的组冷冷清清,各玩各的……几分钟后,教师鸣金收兵,听取汇报,小组长仍然唱主角,课堂成了教师和几名尖子生表演的舞台。 思考: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起热热闹闹,但其背后则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在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真理越争越明”,最后达成共识。在选择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时,首先,我们一定得考虑这一内容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吗?如果学生个人能独立完成,教师就不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而应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个人完成不了,那我们就应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集中大家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其次,在合作学习前,有独立思考过吗?离开了个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无效教学行为。个人独立思考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讨论时才有话可说。最后,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合理吗?既然小组讨论,就要留给小组讨论的时间与空间,时间太短或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干预太多,学生的思维还来不及展开,不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二、创设情境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吗? 《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成为课题引入的重要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中引入新课大都以具体化的情境为主。从本人所听的各级各类的教研课来看,也基本上是创设具体情境引入课题为主。低年级多是由童话故事开始,然后抛出问题:“你们谁来帮忙呀?”接着进入主题,而高年级呢?就是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开始,也抛出个问题然后开始今天的主题。 镜头二: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创设了测量呼拉圈周长的情境引入课题,实际教学中,在测量时学生大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时,部分学生开始不够积极;在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有一部分学生干脆在一边看。为什么?测量时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不需要太多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学生能积极参与,而在探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时,不仅需要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还需要进行稍复杂的计算,这时学生由于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原因开始打退堂鼓了。 镜头三: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一课教学中,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一角”。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1:我发现有小兔子。 生2:我发现小蜜蜂在采花蜜。 生3:我知道小蜜蜂很勤劳,我们都应该向它学习。 生4:我发现小花很漂亮,这应该是春天的景色吧! 生5:我知道小兔子和小猴子是好朋友。。 …… 至此,七八几分钟过去了, 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地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以有新的发现。但是学生发现的内容大多数与数学内容无关,结果是舍本取末。 思考:在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