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经济学(课件)

II. 区域经济学的由来、演变和 范式转移 paradigm shift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by Thomas S. Kuhn, 1962 科学/科学家社群(community) Kuhn argues that scientific advancement is not evolutionary, but rather is a series of peaceful interludes punctuated by intellectually violent revolutions, and in those revolutions one conceptual world view is replaced by another. 在革命阶段,新旧各种理论各有拥护者,彼此竞争 1. 区域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20世纪初德国的区位理论 30年代大萧条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50-60年代区域发展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科学主义的尝试(regional science) Walter Isard 1958, Department of Region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区域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70年代产业结构重组和区域发展的新挑战:来自日本和新兴工业国的竞争,去工业化,高科技新工业区域的崛起… 80, 90年代关注技术创新和区域竞争--管理学的介入:如发展“战略”、地方营销 新经济地理学的崛起:以新的语言和古典区位理论对话:如Paul Krugman 2.地理给经济活动提供什么? 原料、市场和运输 劳动力 外部规模经济 社区基础设施 资本 土地 环境的舒适 政府的角色 --不同的理论会强调不同的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3. 理论的范式转移 (1)区域科学(regional science)的尝试 分析基础:生产要素,商品/劳务等的 不完全流动性是产生区域差距的前提。 a. 60年代以前强调要素差异, 距离(运费极小化)和集聚因素。 --不可转移的生产要素:天气,土壤,治安… --可转移的生产要素:cap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etc. b. 70年代后开始重视需求差异 --不易转移的产品/服务: 社区服务,零 售,学校 --可转移的产品/服务:取决于地方是否有便捷渠道 c. 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的相对集中所产生的成本节约或效益提高。 马歇尔: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整个行业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给个别厂商带来的利益。规模扩大、产量增加,引起与企业有关的外部条件的改变--专业化供应厂商的形成、劳动力市场共享、信息外溢 地理格局由集中和分散两种力量相互抵消、平衡而成。 --集中力量:需求与成本,劳动力市场共享,外部经济 --分散力量:地租,外部不经济 与主流经济学分享假设和方法 摆脱描述性的方法,尝试引进分析性的模式和语言。 主要只讨论经济因素(运输,劳力成本),不考虑历史、社会因素。 新古典区位理论使用非常抽象的推论方式取得一个一般性的模型,以此认定厂商应该如何选址。 理性人的假定:假定有一个普遍的理性来规范人的行为,因此有一个普遍性的经济法则 (2)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取向 70年代开始提出,厂商的行为要放在整个资本主义体系里来考察。 1) 基本上,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由于生产过剩,消费不足,经常导致危机,而必须透过在地理空间上的扩张来减缓危机的破坏(必须开发新的市场…) 2) labor: 劳资之间的对立使得资本在进行区位选址时,劳动力因素最为关键。(如英国的产业再结构,台湾的资本外移) (2)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取向 (续) 3)认为不应该先假设有一个抽象的模型,再用这个模型来衡量现实。在现实中,政治和社会力量本来就会与经济因素互动,造成区位选择的动力:比较台塑六轻建厂案,宜兰—云林麦寮(200亿美元)—福建海沧/宁波(130亿) 4) 有别于传统区位理论只将地理空间当成承载社会事件的容器,批判性取向强调地理的空间关系对于事件发展会造成差异,也因此开启了关于地方性(locality)的研究。 (3)主流经济学重新发现区域:新经济地理学 基本问题:集聚的机制是什么? 考虑外部经济,不完全竞争,路径依赖,空间集聚, 报酬递增, 多重均衡,etc. 建立数学模型: Paul Krugman的著作 没有超越新古典的范式,不考虑社会、制度、文化, etc. (4)地理学家也在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