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选制度史纲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选制度史纲要

中国考选制度史讲授纲要 第一章 先秦考选制度 第一节 远古时期 选贤举能。《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 世卿世禄与选贤贡士。此期选拔人才任用官吏主要采用世卿世禄制。《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另以选贤贡士之制作为补充。 西周选贤贡士制度包括升学选士与任官贡士两个方面。 升学选士见于《礼记·王制》:“命乡(实指乡大夫)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俊士之秀者则曰“造士”。学有所成的造士之秀者,则可通过任官选拔而获得入仕资格。 《礼记·王制》:“大乐正论俊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贡士是向天子荐举人才的制度。西周贡士两途:乡举里选;诸侯贡士。 乡举里选(亦称“宾兴”之制)在王畿之内施行,而由大司徒主管,“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见《周礼·大司徒》) 王畿之外则设诸侯贡士之制。《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郑玄注:“岁献,献国事之书及计偕物也。三岁而贡士。旧说云:大国三人,次国二人,小国一人。” 春秋战国时期 招贤养士。春秋时期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采取招贤察能与考绩的措施,以作为世卿世禄制的补充。春秋时期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赞同选贤举能的主张。 晏子曰:“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举贤官能。则民与若矣。”(《晏子春秋·内篇》)孔子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汉代察举分岁举(常科)和诏举(特科、制科)两种。 第三节 贤良(方正、文学) 方正、文学亦为察举科目,与贤良相类,常连称为贤良文学、贤良方正。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前134年)诏举贤良。博士董仲舒应举,呈“天人三策”。 元光五年“复征贤良文学”:“敢问子大夫:天人之道,何所本始?吉凶之效,安所期焉?禹汤水旱,厥咎何由?仁义礼知,四者之宜,当安设施?属统垂业,物鬼变化,天命之符,天文地理,人事之纪,子大夫习焉。其悉正议,详具其对,著之于篇,朕将亲览焉。”(《汉书·公孙弘传》)公孙弘以博士对策,被武帝擢为第一。 昭帝始元元年(前81年)“举贤良,问民所疾苦冤失职者”。始元五年“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始元六年,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宣、元、成、哀帝时因地震、日食等多次举文学高第、贤良方正、茂才异等之士。 贤良方正的举荐者是王侯、公卿、守相,通常每人可举荐一人。所举之人可以交叉,如晁错即由平阳侯、汝阴侯、颖阴侯、廷尉及陇西太守共同举荐。 举贤良通常需对策,皇帝以有关经义政事为题,书之于策,使臣下对答,谓之对策。高第者授官多在六百石以上,下第者除个别罢归田里之外,也能获得一定的职位。 西汉所举贤良多为在职官员,职位高者如晁错为太子家令,董仲舒、贡禹为博士;低者则为郡功曹、郡吏、太守卒吏、议郎;平民身份荐举成功者仅严助等极个别例子。 东汉时除推荐基层吏员外,多举隐逸名流。 贤良方正属特科,间隔最长45年(明帝一朝未开科),最短仅半年(宣帝地节三年三月和九月),通常是在日食、地震、水旱灾害之时选拔政务人才。 第四节 孝廉 孝廉是孝子和廉吏的合称。于民则举孝,在吏则兴廉。 高祖二年(前205年)年)106年)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昭帝始元二年)以宗室毋在位者,举茂才刘辟强、刘长乐皆为光禄大夫。” 宣帝元康四年年)遣太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治得失,举茂材异伦之士。年),年),年),“ 其中亦有因灾异诏举对策与贤良方正类似者。 东汉时变为常科。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年),诏“三公岁举茂才各一人,廉吏各二人。光禄岁举茂才、茂才各一人,察廉吏三人。”“监察御史、司隶、州牧岁举茂才各一人。” (《后汉书·百官志一》)选士上的区别:孝廉重在德行,茂才重在才干。 举主方面,孝廉由郡国举荐,而茂才则以州举为主。“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每年所举茂才二十人左右。被举为孝廉的人,还可再举为秀才。 明经是用来录用经学之士的科目,主要为地方官学、私学及自学者提供仕进机会。西汉时已有以明经入仕者,如孔安国以《谷粱春秋》为博士,盖宽饶以明经为郡文学。翟方进“举明经,迁议郎。”(《汉书·翟方进传》) 东汉时成为正式科目。如戴凭“习《京氏易》,年十六,郡举明经,征试博士,拜郎中。”(《后汉书·儒林传上》)张玄“建武初,举明经,补弘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