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化工专业HSE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 健康: 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或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人最大的财富、资本是健康,人最终最渴求、最需要的也是健康祝您健康!.ppt。 职业健康 职业性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3、与作业环境有关的危害因素 三、急救范围: 伤害类型: 1、触电; 2、机械伤害; 3、高处坠落; 4、物体打击; 5、交通事故; 6、中毒; 7、中署; 8、冻伤; 9、化学品灼伤; 10、溺水 生产现场急救,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工作场所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性中毒、外伤和突发危重伤病员等现场,没有医务人员时,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病人痛苦和预防休克等所应采取的一种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又称院前急救。通过简易的、必要的和得当的处理,使病人能及早恢复正常的呼吸和心跳,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体内,解毒、排毒、缓解休克,然后再将病人安全地护送到附近的医疗单位,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急救处理。 1、触电急救: 触电是指一定数量的电流或一定数量的电能通过人体,产生肌体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⑴诊断: ①表现:a轻度触电:头晕、心悸、恶心、面色苍白、软弱无力、惊恐状态,可很快自行恢复;b重症触电:短暂的昏迷、呼吸浅快、心跳过速、心律不齐;c极重症触电:立即昏迷并呼吸停止,肌肉抽搐,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瞳孔散大,呈临床死亡状态。 ②局部表现:电灼伤,皮肤电击处呈焦黄并可出现水泡。重者损伤深部组织,创面极深,可呈碳化。 ⑵、急救措施: ①立即脱离电源; ②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③转送医院。 ⑶、预防: 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严格执安全操作规程。雷雨天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2、烧伤: 烧伤包括: 热力烧伤; 化学烧伤; 电烧伤; 射线损伤; (1)现场急救: ①脱离致伤源: 汽油类烧伤: 热液、沸水烫伤; 酸、碱等腐蚀性化学物质烧伤; 石灰烧伤时; 电烧伤,首先用木棒或绝缘棒切断电源。 ②危重病人的急救: 因火焰或化学物质造成吸入性损伤,或因异物堵塞口鼻而发生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清理; 呼吸、心跳骤停者,应在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CPR),待呼吸心跳恢复后送医院,或者一边抢救,一边送医院; 若有外伤大量出血,应立即包扎;有骨折时应给予简单固定。 1、判断有无意识(神志)。 2、呼叫他人——高声呼叫他人来帮助抢救。 3、放置体位——一般采取仰卧位。 4、畅通—(清除口腔异物、打开气道)。 5、确定呼吸是否存在。 6、口对口呼吸二次。 7、判断心跳是否停止。 8、胸外心脏挤压建立循环。 ③保护创面:为防止创面污染和进一步损伤应简单包扎,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 ④镇静止痛:轻者服口服止痛片,重者可注射杜冷丁。 (2)烧伤的初期处理:立即转送医院送往附近的医院。 ⑶转送: 3、溺水的急救: 方法: A、半跪位。 B、抱腰 C、抱双腿。 紧急呼救是现场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呼救时报告的内容为。A. 讲述伤病者所在的详细地址B. 简要叙述伤病者主要伤病情C.讲清已对伤病者经过何种现场处理 D.报告呼救者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号码E. 询问对方有何问题,对方答复后再挂机 急性中毒 一、毒物和中毒的概念 中毒:某些物质进入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与器官,使组织细胞的代谢和功能遭受损害,引起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过程。 毒物:在一定剂量内引起中毒的物质。 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大量毒物在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甚至死亡者称为急性中毒。 少量毒物逐渐进入体内,经过一个时期的积蓄,达到中毒浓度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称为慢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 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毒物经各种途径进入血液速度的次序排列如下: 静脉注射〉呼吸道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灌肠〉皮肤粘膜吸收 1、呼吸道吸收; 2、皮肤粘膜吸收; 3、消化道吸收; 4、注射吸收; 5、伤口创面吸收。 二、急性中毒的诊断原则: 急性中毒诊断主要依据毒物接触史和临床表现。 1、毒物接触史: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