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南平市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调查.docVIP

2011-2012年南平市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调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2012年南平市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调查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2011-2012年南平市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调查 朱红梅1,2 张辉1,2 卓鸣莺1 文辉1 陈敏1 杨铭建1   (1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南平 353000)   (2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业教学实习基地 353000)   【摘要】目的 掌握南平市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制定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粘捕法监测蜚蠊密度。结果 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92.06%;蚊类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80.50%;蝇类以大头金蝇和家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蝇总数的40.09%和33.77%;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9.57%。各种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均有明显的季节性,鼠类、蝇类和蜚蠊全年均有活动,蚊类3月份开始活动,鼠类、蝇类活动以4~6月为高峰期,蚊类以5~7月为高峰期,蜚蠊以7月为最高。结论 应根据病媒生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科学办法综合防治。   【关键词】病媒生物 密度 种群构成 季节消长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07-03   蚊、蝇、蟑、鼠是多种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媒介生物种群、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新发的虫媒传染病不断出现(如莱姆病、西尼罗病毒病等);原有的虫媒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如登革热等)[1],人类与病媒生物及其相关传染病之间的斗争无丝毫减弱之势[2]。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解和掌握南平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我们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选择南平市城区开展成蚊、蜚蠊密度调查,建阳市城区开展蝇、鼠密度调查,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3]及《福建省病媒生物(蚊、蝇、蟑、鼠)种群密度及抗药性监测方案(试行)》要求,严格选点,对鼠、蝇、蚊和蜚镰进行了全年监测。   1.1鼠密度调??   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以光饼为诱饵,晚放晨收。选择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城中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室内外一次性布放300个有效夹夜。室内按每15m2布夹1夹,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放1夹。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城中村室内外均匀布放。室外按5mtimes;10m间距布放1夹。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1.2蝇密度调查   采用笼诱法。选择农贸集市3处、餐饮外环境6处、绿化带3块和居民区3个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放置1个诱蝇笼,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以红糖、腐鱼肚、烂苹果各50g为诱饵,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1.3蚊密度监测   采用诱蚊灯法。在城区内按不同的地理方位选择9个监测点,即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3处,每处使用诱蚊灯1盏,从晚上7点开始,连续诱集6小时。每月上、下旬各监测一次,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定时、定点、定方法进行成蚊密度监测[4]。   1.4蜚蠊密度监测   应用粘捕法。选择3个片区,每个片区选择农贸市场1个、餐饮业2个、宾馆、医院和居民区各1 个,共12个点,统一使用蟑螂屋,甜鲜面包为诱饵(2g/张),每处布放蟑螂屋10张,晚放晨收,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1.5统计方法   运用Excel2003工作表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绘制图表,运用SPSS 11.5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鼠类调查   2.1.1鼠种分布及构成   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15只,鼠类种群结构比较简单,由褐家鼠和小家鼠组成,褐家鼠为绝对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92.06%(290/315)小家鼠占7.94%(25/315),未捕获其他鼠种。从三种生境的家栖鼠类构成比来看,特殊行业占45.08%(142/315),居民区占36.19%(114/315),城中村仅为18.73%(59/31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2=50.94 ,Plt;0.01)。   2.1.2季节消长   鼠类全年均有活动,年平均鼠密度为8.98%(315/3507),4~6月为鼠的活动高峰期,7~10月保持在较低水平,以后逐渐升高。三种生境的鼠密度季节消长特点不同,城中区4~6月为活动高峰,7~10月活动处于低水平,11~1月基本上没有活动;而特殊行业和居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