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补充方案---转换层楼板分荷支撑体系调整方案
目录
一、调整原因 1
二、调整方案 1
三、受力验算 5
1、计算模型 5
2、设计使用活荷载 5
3、转换层框支梁传递至下层楼板的最大线荷载 5
4、转换层框支梁传递至下层楼板的最大均布荷载 5
5、荷载分解验算 5
6、立杆稳定性验算 5
一、调整原因
根据我司技术总工及项目技术负责人现场实地检查,目前正在施工的39号楼转换层框支梁底分荷斜撑除顶在柱墙根部的那一道斜撑能起到分荷作用外,其余两道与顶在柱子立面上的斜撑因没有有效的防滑措施而起不到分荷的作用,且因梁底支撑体系立杆间距过于密集,且梁底木方中心间距为100mm左右,且木方搭接长度约600mm~800mm,造成局部梁底木方之间间隙极小,而直角扣件宽度为90mm,部分梁底斜撑无法加设,同时考虑到转换层的三级分荷体系(嵌固层)下层为人防工程顶板,厚度为250mm,设计使用活荷载为55KN/M2,能完全分解转换梁传递的竖向荷载,特对39、40好楼转换层下楼板分荷支撑体系方案做局部调整。
二、调整方案
1、转换层框支梁底每侧只加设一组斜撑,每组斜撑根数根据梁宽度不同参照下表选用,与楼面夹角≥45。,受力计算不考虑其分荷作用,只增加架体刚度及稳定性,转换层此前所要求加设的剪刀撑不在加设。
梁宽 每米施工荷载(KN/m) 每道斜撑根数(根) 备注 1000×2500 58.8 3 1200×2500 70.56 3 1600×2500 94.08 5 2、目前未拆除模板支撑体系的一层、二层在原有支撑体系的基础上,所有与转换层框支梁底部对应的框架梁底沿梁纵向加设1根承重立杆,立杆间距与原支撑体系间距保持一致(≤900mm),且立杆在横向应采用水平短钢管与原支撑体系采取可靠连接,水平短钢管不少于两道。
3、目前已经拆除模板支撑体系的人防顶板上层结构,在所有与转换层框支梁底部对应的框架梁底跨中1/3范围沿梁纵向加设2ф48焊接钢管(钢管平均壁厚2.8mm),立杆间距≤900mm。详见下图:
三、受力验算
1、计算模型
本方案支撑体系的传力计算模型,假定梁板为刚性均匀传力,与实际受力状态不完全一致,故施工转换层时,对±0.000~4.15m层、4.15~8.75m层梁板模板支撑体系不做拆除,同时在施工转换层时先浇筑竖向构件,并对转换层框支梁下支撑体系搭各设两道斜撑稳定支撑体系。转换层框支梁的施工荷载靠8.75m、4.15m、±0.000层(支撑体系单独加设)以及负一层人防顶板进行集中荷载分解。
2、设计使用活荷载
由设计说明可知,商业楼板设计使用活荷载为3.5 KN/m2,地下车库顶板设计使用活荷载为3.5 KN/m2,人防顶板设计活荷载为55 KN/M2。
3、转换层框支梁传递至下层楼板的最大线荷载
1.6m*2.5m*7.3M*2.4T/M3*9.8KN/M3=94.08KN/M
4、转换层框支梁传递至下层楼板的最大均布荷载
94.08 KN/M*1M/【(1.6+0.4*2) M *1 M】*1.2 =47.04KN/M2
5、荷载分解验算
55+10+3.5*2=72KN/m2>47.04KN/m2,荷载分解满足要求。
6、立杆稳定性验算
因8.75m层立杆受力最大,其稳定性满足使用要求,而0.000层、4.15m层立杆不高度与8.75m层立杆高度相当 ,搭设方法一致故不做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上部楼板传递给钢管的竖向荷载:N1 = 47.04*(0.4+0.4*2)*0.45/3=8.47KN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56×(8.75-4.15)=0.86 kN;
N =N1+N2+ N3=8.47+0.86=9.38 kN ;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5;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73;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o有两个计算公式lo=kμh和lo=h+2a,
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
lo = Max[1.167×1.7×1.5,1.5+2×0.1]= 2.976 m;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67 ;
μ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μ=1.7;
a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肾盂旁囊肿的研究的现状及进展.doc VIP
- 3.1《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课件-中职高二语文(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pptx
- PCB多层压合工艺PPT课件.ppt
- 第一单元第二节+体验“云上生活”++课件 2024—2025学年川教版(2024)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Garmin佳明Forerunner 165 智能GPS跑步腕表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工程项目工期关键节点和线路保证措施(模板)18.docx VIP
- 泰康入职测评考试题库答案.pdf
- Ai围棋定式大全(重排彩图).pdf
- 汽车钣喷系列教学课件--钣金件焊接工艺.ppt
- 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管理制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