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关系、气质与情绪-南台科技大学知识分享平台.pptVIP

依附关系、气质与情绪-南台科技大学知识分享平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依附关系、气质与情绪-南台科技大学知识分享平台

依附關係、氣質與情緒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是一個(或一組)關於為了得到安全感而尋求親近另一人的心理傾向的理論。當此人在場時會感到安全,不在場時會感到焦慮。此理論最早由約翰·鮑比在1950年代提出。 ※依附關係兩大重要根源:恆河猴實驗研究、動物行為理論 1.動物實驗: 哈利·哈洛(Harry Harlow)對恆河猴所做的實驗, 2.動物行為學理論:今天最具影響力的依附理論是動物行為學理論,動物行為學家假定所有物種生來就有一些先天的行為傾向,這些傾向以某些方式促進了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的生存。小雞、小鴨和小鵝一出生就有銘印(imprinting)行為,在早期生活的關鍵期(critical period)會跟隨及依附在某個移動的對象,這個對象通常是母親。勞倫茲(Konrad Lorenz,1937)在幼鵝身上就觀察到這種反應,如果他是小鵝銘印的關鍵期所遇到的第一個移動對象的話,小鵝將會對他產生銘印作用,而不是對牠們的母親。 ※John Bowlby依附理論: 依附(attachment)JohnBowlby(1958)提出的名詞,用以解釋一個人(在此指嬰兒)對另一個人或許多人、一個寵物,甚至對物體的情感連結。當孩子重複的接觸一個人,這種焦點關係隨著時間而發展。 Bowlby(1969)將嬰兒期依附分四個階段~~ (一)第一期稱依附前期(0~3個月): (二)依附醞釀期(3~6個月): (三)清楚的依附期(6個月~3歲): (四)目標矯正的伴侶期(3歲以上): ※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依附類型: 1.安全依附型(Secure attachment)一個安全依附型的小孩在陌生情境中,當媽媽在身邊的時候可以自由地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當媽媽離開時可能會難過哭泣,當媽媽回來時,小孩會很快地靠近媽媽尋求安撫。 2.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此類型的小孩即使當母親就在身旁時,面對探索和陌生人時依然會感到焦慮。當母親離開時,孩子會非常的沮喪;當母親回到身旁時,孩子又變得很矛盾,明明想跟母親保持親近卻充滿憤怒,當母親開始注意他時又會想要抵抗。 3.逃避型(Anxious-avoidant)此類型的小孩會迴避和忽視母親的存在,在母親離開或回來不表現出情緒。 4.抗拒型(Disorganized attachment)此類型的小孩沒有固定連貫的反應方式。會依據環境的回應來表現抵抗或迴避。 氣 質 氣質是指個人在環境中適應時,所表現的情緒性與社會性的行為,是與生俱來的獨特行為表現模式。 心理學家湯姆司﹝A.Thomas﹞、且司﹝Chess﹞將氣質分辨出9種氣質向度,可以包含嬰幼兒表現的不同行為模式: 活動量﹝activity level﹞: 規律性﹝rhythmicity﹞: 趨避性﹝approach or withdrawal﹞: 適應度﹝adaptability﹞: 反應閾﹝threshold of responsiveness﹞: 6.反應強度﹝intensity of reaction﹞: 7.情緒本質﹝quality of mood﹞: 8.注意力分散度﹝distractibility﹞: 9.堅持度﹝attention span and persistance﹞: 心理學家使用這9個向度,分類出3種特別有顯著意義的氣質類型: 易養育型兒童﹝easy child﹞:約40%的小孩屬於這一類型。 2.難養育型兒童﹝difficult child﹞:約有10%的小孩屬於這一類型。 3.慢吞吞型兒童﹝slow-to-warm-up child﹞:約有15%的孩子屬於這一類型。 情 緒 1.新生兒對情緒的回應 4個月大的嬰兒能理解臉部表情背後基本的情緒意涵,包含快樂、憤怒、驚奇和悲傷。 2.基本情緒的產生 在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一週,新生兒的微笑通常語令人愉快的生理感覺有關。1個月大時,有趣的事物開始促使嬰兒微笑。在6週大時,社會性微笑即會出現,嬰兒們微笑表示與他們的照顧者互動得很開心。大笑通常在14週時出現。在大約4週之後,不愉快的社交情勢能使一個嬰兒深感不安。在第一年後,自我意識情緒開始出現。 3.個人化的情緒:理解每個人的感覺可能不同 情緒經常反射出照顧者和其他人的情緒狀態,「哭泣感染」現象與「臉部表情模仿」都是很好的例子。2~3歲左右,孩子們可將情緒與「想要、喜歡、不想要及不喜歡什麼」等之心理評價相連結。在5歲左右,他們理解事件本身是否符合所相信或所期待的,且能引發情緒。 4.父母教養與情緒能力 從父母親身上學習到正面情緒技能的孩子們,好像更能成功地交到朋友。 結 語 生命的第一年似乎是最重要的。孩子對照顧者的適當依附感,可視為所有未來發展的基石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