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院前急救发展现状与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外院前急救发展现状与展望

国内外院前急救发展现状与展望 MODERNNURslNG2005,Vo1.11,No.24 国内外院前急救发展现状与展望 张冬林胡友珍杨纯李丽 【摘要】结合发达国家院前救护的先进经验,对我国近年来院前急救模式,急救知识培训及普及, 通讯设备等方面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院前急救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89(2005)24—2094—02 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室)和重症监护室(ICU)构成了 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EMSS)….院前急救水平在一定程度 上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 度口].虽然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的规模,模式,整体水平与与发 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院 前急救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长期 以来我国一些急诊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对EMSS,尤其是院前 急救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_2].下面就国内外院前急救的现 状与今后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国外概况 自2O世纪6O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先进国 家对急诊医学十分重视,纷纷建立急救系统和开展急诊医学 的研究工作. 美国1973年通过了急诊医疗法案;1966年美国心脏协 会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L2].迄今为止, 美国已有5000万人接受过此项培训,即每4人中有1人L4]. 院前急救由有一定经验的国家注册急诊专业医师经过院前急 救医疗专业培训考核后进行,并在危重病救治时配备急诊专 业注册护士L1]. 德国急救中心有4条线路与警察队相通,负责调度所在 地的救护车和直升飞机,并协调医院接收伤病员的工作l_5]. 救护车服务分固定的与临时在出事地点集合的2种,无论是 从陆地上或从空中运送伤病员,德国的救援工作都是高效率 的,空中救援尤其是德国急救工作的一大特点.自20世纪 7O年代以来,空中急救事业发展迅速,现在已有36个直升救 护机站基地,执行50470km半径的急救任务,几乎覆盖了近 95的领空,医务人员于5~20min可抵达灾害或事故现场, 2O~45min将伤病员送到医院,已成为日常急救的重要力 量. 2国内情况 2.1全国院前急救工作发展不平衡目前急救中心(站)大 体可分为3个等级.良好: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建 立的急救中心,在其规模,设备,队伍建设方面都发展很快,已 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_6;中等:这是大部分城市的急 救中心(站)的状况.初步具备了展正常工作的条件,设备比 作者简介:张冬林,女,1969年出生,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 急救护理. 作者单位:430030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 医院急诊科 ? 2094? 较落后,急救车上仍然只配上世纪5O年代所要求的老三件 (急救箱,担架,氧气袋),无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现代化急救 设备Ⅲ;较差:只有急救中心(站)的名称,但仍不能开展院前 急救业务.有的地区,县尚未建立急救中心(站),院前医疗急 救服务仍是一项空白. 2.2院前急救模式分析由于近年来国内院前急救的迅猛 发展,出现了多种管理模式.目前院前急救管理模式主要分 为6种:独立型的北京模式,院前型的上海模式,行政型 的广州模式,依托型的重庆模式,与消防结合的香港模式,联 动型的苏州模式.6种院前急救模式是各省市在不同的城市 发展阶段,在各自原有医疗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各有其不同 的优点,但又都存在着不同的局限性.这种自定模式或自建 模式的状况,形成标准不统一,工作不规范.在急救工作起步 的时期虽适应了当时的情况,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这种局面不 利于全国急救事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我国个别省市的院前急救医疗工作出现了多种体系并存 的现象,有的城市既有”12O”,又有红十字会的急救系统 “999”,还有社区的急救中心【l.这种局面看似引入了竞争 机制,实际上这种重复建设的局面,在本来就资源严重不足的 情况下,造成了通讯资源,车辆资源,人力资源等的分散和浪 费,实践中并没有起到提高急救医疗质量的作用Ll. 2.3院前急救水平及公民自救能力 2.3.1院前急救专业人员目前,国内从事院前急救的医务 人员主要来自3个方面:医院或其他部门调入,医学院校分 配,临时聘用或借用Ll,而我国目前还未出台统一规范的院 前急救医师(士)业务培训,考核办法.同时院前急救人员存 在相对不足,急救具有时间不确定性,高峰出诊时问或院外出 诊时间过长均可造成人员相对不足,难以保证救治质量_1. 2.3.2全民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对群众急救常识,乘务, 旅游,公安,交警等部门没有形成急救知识的普及及教育和培 训规范,因此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急救网络.如对创 伤病员盲目搬运,造成受伤器官进一步损伤,增加了伤员的致 残率,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