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课件.ppt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本章要点 宫殿 坛庙 陵墓 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历代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这些建筑。这三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建筑成就。 同时宫殿、坛庙、陵墓又是帝王权威和统治的象征,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社会的统治思想和典章制度对它们的布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宫殿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茅茨土阶就是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其中二里头与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第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其台基很高,或用人工堆砌,或因天然土阜裁切修筑。有两千年遗风。宏伟的前殿和第三,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第四,纵向布置三朝阶段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 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大明宫 唐大明宫是长安城三大宫之一。 从高宗时起,历朝皇帝多在此听政,是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 大明宫是中国盛唐时期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是大唐帝国国都的王宫,总面积达4800亩。 大明宫位于高处,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内街市。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公里。宫墙周长约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基址有40余处。宫南部为前朝,以自南而北的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含元殿系大明宫正殿,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此举行。殿基面阔十三间、近76米,进深六间、40余米,现存高15米,充分体现了当年九天阊闾开宫殿的磅礴气势。宫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周围有三清殿等多处建筑基址分布,内廷西部有朝廷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麟德殿,殿基长130余米,宽近80米。其上建有前、中、后毗连的三殿,周围绕以回廊,规模十分宏伟。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存在了220余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 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是宣政殿,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殿基东西长70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殿前130米处,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左右是横贯式的宫墙,墙、殿之间形成较大的院庭。 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处,称为“内朝”,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 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  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紫宸殿以北约200米处即为龙首塬的北沿,其下有太液池,又名蓬莱池,面积约16000平方米。水池的形状接近椭圆形,在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高5米多,称作蓬莱山。池的沿岸建有回廊,附近还有多座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 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游宴区。 大明宫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苑区。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5.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