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名杂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室名杂记

室名杂记 室名杂记 室名的题署古已有之,周代就见于典籍,唐宋以后逐渐盛行。室名虽小,却斑斓霞蔚,包罗万象。或崇古、或浪漫、或言志、或纪事,似雅兴而成,实用心所致,多有寓意。历史上不少斋号名满天下,甚至成为居室主人的代称。如唐杜甫的“浣花草堂”、宋米芾的“宝晋斋”、元赵孟頫的“松雪斋”、明徐渭的“青藤书屋”、清恽寿平的“瓯香馆”,以及近现代梁启超的“饮冰室”、丰子恺的“缘缘堂”、何香凝的“双清楼”、张学良的“定远斋”、张大千的“大风堂”、梅兰芳的“缀玉轩”等。室名之观,所及虽雪泥鸿爪,然妙趣横生,兼及文史,悟理其中。今选检记之,聊为清谈。 为室而名,寓居景物应是最直观的,所以籍此命名者不乏其人。但因境况有别,所题也就各具意趣了。有庭园者自然气派。清代文学家李渔的“芥子园”,既为住所而题,也是《芥子园画谱》的由来。岭南二居的“十香园”、大学者俞樾的“春在堂”、收藏家顾文彬的“怡园”、藏书家傅增湘的“藏园”等,无不具庭园景致,且名出有典。而更多的是状景以名,蕴藉情思。以“狂素”闻世的唐代书法家怀素,为习书练字而种了许多芭蕉,以蕉叶代纸,所居处“绿天庵”便缘此得名。其它如唐寅的“桃花庵”、陆治的“有竹居”、虚谷的“古柏草堂”、张熊的“银藤花馆”等,均宅居有景。而蜗居斗室之人,因无园可赏无景可观,其室名便多了几分纪实的意味。傅抱石曾于抗战期间迁居重庆西郊金刚坡山沟里的长工屋,“金刚坡下山斋”就是当时环境的写照。早年与鲁迅合创“未名社”的台静农,抵台后长住在台湾大学的普通宿舍,家中文房仅十尺见方,遂署以“龙坡丈室”,所名绝无戏言。“窄而霉小斋”是著名作家沈从文70年代住在北京东城旧宅时的堂号,亦无夸张,陋室景象于此可见一斑。但也有赋予幽默调侃之意的,鲁迅先生即是此中高手。《且介亭杂文》是他30年代写的杂文集,时居上海北四川路的亭子间,属“半租界”地。于是他就将“租界”二字各去一半,合成“且介亭”,并以此定名结集。今人常见白石老人的画作上钤有“寄萍堂”一印,那是他中年住所的堂号。“寄萍堂”虽非斗室,却也仅是一间郊野农舍。取名“寄萍”,即是齐氏常年旅寄,如漂萍般离乡浪迹的生活实录。 书房画室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大雅之所,也是精神上陶然其间、引为至乐的天地,所以室名中就出现了崇尚逸情的一派。董其昌的“玄赏斋”、查升的“淡远堂”、安仪周的“古香书屋”、闵贞的“读画楼”、高士其的“清吟堂”、李宗瀚的“静娱室”、陈之佛的“养真庐”、程砚秋的“雅歌投壶弹棋说剑之轩”等,斋名都很闲适典雅。当然,主人求知向学的精神同样在室名中得到体现。文征明的“悟言室”、查士标的“种书堂”、鲍廷博的“知不足斋”、钱大昕的“潜研堂”、华喦的“解馆”、戴熙的“习苦斋”、容庚的“五千卷金石书室”、商承祚的“坚定不移斋”等,足为其佐证。 在室名中引经据典,抒怀言志,更显取义深长。“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出于老子的《道德经》。身为嘉庆帝师傅、出任过广东巡抚的大学士朱熹深明其理,名所居“知足斋”。康有为曾题过“四本轩”的斋名,所谓“四本”,即“居心以不欺为本,作事以不懈为本,待人以不刻为本,爱民以不扰为本。”人生哲理,概述其中。史学大师陈寅恪晚年潜心明清之际的史学研究,尤其欣赏柳如是所写的《金明池?咏寒柳》。诗情有会,心声共鸣,于是将寓斋号曰“金明馆”及“寒柳堂”,其自编的论文全集亦定名为《金明馆丛稿》。 与此相仿的还有感悟时事的一类,据此大可以管窥到居室主人个性独特的思想意识和情怀心迹。朱耷是明宁王朱权的后裔,明朝的覆灭使这位亡国王孙满怀愤郁,称其居为“半哭半笑楼”,就连作画署款,也将“八大山人”联书似“哭之”或“笑之”二字,凄然疾世之情溢于言表。潘天寿饮誉中外,1958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荣获了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的称号,盛名之下自励自勉,命其斋曰“止止室”,意为止步名利。学兼中西的林语堂将自己的文房起名为“有不为斋”,以示其旷达超脱。相比之下,教育家叶圣陶的“未厌居”倒有点像无奈的“声明”。盖因一度有言论说他消极厌世,他即取斋名“未厌居”以示回应,之后还刊行了《未厌集》,可谓尽表其衷了。 藉庋藏的文物瑰宝光耀其居,也是室名中非常流行的一派。“宝董”、“寿石”、“铁佛”、“十墨”、“半瓜砚”、“四铜鼓”、“三百范”、“一卷孝经”、“百二烟壶”、“天玺双碑”、“铁琴铜剑”、“百宋一廛”、“千元十驾”、“秦权新量唐镂瓦”等,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纷华的室名无不联缀着收藏史话的轶闻趣事,其中乾隆皇帝因珍赏稀世书帖而易名的“三希堂”就最为彰著。陈介祺因秘藏古代乐器钟十口,便有了“十钟山房”。陆心源所藏宋版书逾二百种,藏书处号“百百宋楼”;吴大澄喜得一尺二寸长的古玉,朝臣均称罕见,翁同观后欣然为其题写了“玉山房”榜额。王羲之的《兰亭序》历来被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