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1.pdf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1

DOI :CNKI:51-1067/J1103.021 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7 11:03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1.1067.J1103.021.html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1 王安潮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通过对陈田鹤创作历史发展、作品题材体裁、技法形态等角度的分析,剖 析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同时认为,这既是他本人个性之使然, 也是时代给予他的责任、灵感和触动。 关键词:近代音乐思潮;近代音乐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音乐形态;音乐题材; 近代音乐史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 (2011)04- 随着清末民初“西乐东渐”思潮的发展,以学堂乐歌为形式的“西体中用” 思想开始作用于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对之进行理性基础层面的探讨,以求得与世 1 界同流共进的机会 ,是近代音乐家追求的目标之一。与“全盘西化”、“国粹派” 相三足而立的是“西体中用”思想,在赵元任、萧友梅、黄自、青主等中国早期 接受西方专业音乐教育思想的先驱者中,“西体中用”思想在其音乐实践中得以 体现,他们逐渐意识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当时专业音乐民族化发展的根源文化 意义。正如赵梅伯留法时的慨叹,要像法国“六人团”和俄国“五人团”所建立 2 起来的民族音乐影响那样 ,中国音乐家们有意识地挖掘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并实 践于艺术创作是当时中华民族文化觉醒意识的体现。这里除了王国维的《宋元戏 曲考》(1914)、萧氏的《17 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1916)、王光 祈的《论中国古典歌剧》(1934)等专题性的古代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外,在作 品中对古代音乐文化的直接或间接引用或借鉴,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家们艺术创作 的重要角度或形式,如青主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1920)、萧友梅的管弦乐《新 霓裳羽衣舞》(1923),而赵元任将其歌调进行中国风格的时代新声创造3,其中 就有“西皮过门”和《江上撑船歌》民歌音调的引用等,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转 型的成功实践。这一实践中,艺术歌曲成为中国新音乐家们实现传统文化转型思 想的主要体裁之一。 陈田鹤就是“西体中用”思潮中的探索者之一,在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成绩 斐然。1936 年就出版了《抒情歌曲集》,1937 年写了多首以民族文化振兴呼吁抗 日的歌曲,1937 年出版了《回亿集》,1943 年出版了《剑声集》等歌集,建国以 4 后因乐团工作需要,又创作了大量歌曲。据常罡统计,其歌曲作品有103 首 , 5 其中较有影响的艺术歌曲有34 首 。还以古代史题材创作有歌剧《荆轲》(1937, 未完成)、管弦乐《夜深沉》(1938)、清唱剧《河梁话别》(卢前词,1941),以 古琴音乐《广陵散》(1955)为素材创编的乐队同名曲。此外,钢琴曲《序曲》 (1934)、歌剧《桃花源》(1939)、舞蹈《荷花舞》(1953)等音乐中,也不同程 度地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进行了发掘,这些探索使其成为当时“西体中用”的代 表性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