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中国近代青年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论中国近代青年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题目:
1.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救亡图存;
2. 从中国近代史看多难兴邦;
3. 论近代中国青年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要求:
1. 题目三选一,严禁更改题目;
2 . 论文观点正确,逻辑严密,严禁抄袭;
3 . 论文要有封面(写清楚论文题目、学院、专
业、班级、姓名、学号);
4 . 论文要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5 . 论文必须用标准作业纸,要手写稿,不能用
打印稿;
6 . 论文字数不低于3000 。
论文格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参考书本上的格式,标明序号及其所对应参考文献)
论中国近代青年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摘要:近代的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之
中,人民饱受着国内外势力的残酷压迫,生活苦不堪言。在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青年们纷纷站起来,寻求救国救民的道
路。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上百年的探索,并通过艰苦的斗争,
最终将中国从灭亡的边缘救回,解放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关键词:中国 近代青年 国家出路 探索
纵观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近代史就
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中国近代青年为了救国救
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
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进入了近代史,伴随
着鸦片战争的结束,中国也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从此,中国人民便开始遭受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
双重残酷压迫,生活苦不堪言。
“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短
短的 60 年内,每隔十年左右,列强们就要发动一场侵华战
争或实行战争讹诈……发展到最后,列强们干脆撇开清政府,
自行在中国领土上开衅(xin )血战,如1904 年2 月,为争
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日本不宣而战,出兵袭击驻在旅顺口
的俄军,发动日俄战争……清政府无耻地宣布严守‘中立’”。
①由于清政府的无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
等条约。为了偿还条约中的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了对人民
的剥削,使人民本来就沉重的生活负担变得更加沉重起来。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近代的青年们进行了一系列
的探索。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国家的日益衰败,首先起来
反抗的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地主阶级
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他们开创了中国学习西方
的先河,号召“师夷长技以制夷”,即以外国优秀的技术为己
用来抵御外来的侵略。然而,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挽救即
将在历史的车轮上颠覆的清王朝。最终,只是在口头上提提,
而并未付诸于行动。不过,他们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
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
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具有一定的思想启蒙意义。②
接下来进行救国道路探索的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
阶级。他们发动了 “太平天国运动”,想要建立一个“有田
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
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然而,在清政府的镇压下失败了。因
为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
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
这样的社会仍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
然后进行救国道路探索的是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地主
阶级洋务派。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他们先是学习西方
的军事,接着学习西方的经济,开工厂,办学堂,派留学生,
并建造了北洋、福建、南洋舰队。李鸿章认为“中国于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③但封建制度严重的束缚了其发展,而且他们搞洋务的根本
目的也是为了继续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不敢要求改革
封建制度。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
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趁机发
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意图。④搞这些完全是换
汤不换药,结果在甲午一战中惨败给日本,洋务运动的全部
成果被报销了。于是洋务也只有宣告破产的份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统治中国 20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