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结肠镜检查操作规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子结肠镜检查操作规程

电子结肠镜检查操作规程(SOP) Ⅰ.目的:建立电子结肠镜检查标准操作规程,获得良好的电子结肠镜检查效果。 Ⅱ.范围:适用于电子结肠镜检查操作。 Ⅲ.规程: 电子结肠镜镜头部是一个有摄像功能的CCD光敏集成电路块,通过信息处理机摄取图像,并将图像显示于屏幕上,克服了光学纤维的成像束容易断丝的缺点,经久耐用,图像清晰。电子肠镜都已相继开发了具有放大功能的肠镜,并结合色素喷洒法,更加有利于对微小病变作出有效的诊断。结肠镜不仅是诊断大肠及回肠末端疾病的重要工具,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大肠疾病,如大肠息肉的摘除,大肠出血的止血,肠扭转复位,假性肠梗阻的治疗,大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扩张以及盲肠造口等。结肠镜根据其长短可分为长、中、短三型。长镜又称全长结肠镜为180(165~185)cm,可通过回盲部进入回肠末端。中长肠镜为110cm(80~130)cmcm,可插至降结肠或结肠脾曲。结肠镜一般由操作部、镜管部、光端可曲部、镜头部等部件构成。附件主要有光源、吸引器、示教镜、监视器,活检钳、照相机,录像机,高频电凝切器、圈套器、微机、打印机等构成。 (一)适应症 1.中老年人体检或直肠、结肠肿瘤普查。 2.原因不明的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或腹部及肛门不适者。 3.慢性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带有脓血粘液者。 4.大便变形,或细或扁者。 5.结肠异物。 6.取直肠、结肠粘膜或病变组织的活检标本。 (二)禁忌症 1.肛管直肠急性炎症以及近期发作的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应慎重或延期做乙状结肠镜检查。 2.精神病患者或难以合作的小儿。 3.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的患者取粘膜活检应慎重。 4.肛门狭窄或孕妇或腹部有巨大肿瘤压迫肠腔者。 (三)检查前准备 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病情,并进行详细的视诊、指诊等局部检查。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顾虑,以取得合作。 3.必要时使用解痉和镇静药物。 4.检查前两小时以温盐水800ml灌肠,也可在检查前晚,用番泻叶10g,泡水200ml口服以达清洁肠道目的。 5.如肛门有疼痛性疾病如肛裂,可局部涂敷局麻药软膏。 6.检查所用器械、物品、电源是否齐备,有无故障。 7.选择适当体位。电子结肠镜检查最理想体位是左侧卧位。 (四)插镜方法: 1.体位及原则:患者取左侧卧位,也可取俯卧曲膝位。进镜的基本原则是直视下前进,循腔进镜。 2.通过直肠:通过直肠后病人由左侧卧位转为仰卧位。镜端到达乙状结肠起始处,向右调整角度钮或顺时针旋转镜身60~90o,再调整角度钮,向上使镜头对准乙状结肠起始弯曲处,缓缓插入,使其通过弯曲部而达移行部。此时将镜角向上并固定,然后缓缓向外撤出肠镜。这样乙状结肠及镜身可被拉直,使依行部的锐角消失。镜身继续推进即可送到降结肠。此法一次不成功时可重复钩拉1~2次。如仍不能通过乙状结肠移行部时可采用“α”型转位法或“ρ”型转位法。助手用右手握住镜身逆时针旋转,同时用左手在腹壁上触摸镜头并将其从左向右推移,边推边旋转镜身,术者也随着逆时针旋转操作部,最终镜头从左侧腹转到右侧腹使肠镜呈逆时针钟走行,乙状结肠移行部由急弯变慢弯,肠镜较易通过。 3.通过降结肠:降结肠由后腹膜固定,呈比较直的隧道管腔,循腔进镜便可通过。当到达脾曲时,解除镜身在乙状结肠形成的圈是必要的难点,助手可握镜身作顺时针旋转,边转变退镜身,很快镜身袢就可消失,将镜身拉长。 4.通过脾曲:进脾曲时主要在寻找横结肠的开口处。因为脾曲为膨大的盲端,与降结肠接合处的开口常位于盲端稍下的内侧方,故应向各方向调镜头,仔细辨别。5.通过横结肠及肝曲:横结肠的肠系膜较长,始末两端固定于脾曲和肝曲,中段活动范围大,常常下垂明显,使升、横、降结肠呈M型,造成进镜困难,可采用“г”型转位法通过。进镜方法是当镜头脾曲到达横结肠下垂的最低点时,助手在腹壁外将下垂的横结肠向上推,这样镜头则容易循腔通过。如达肝曲盲端时应缓慢后退镜身,寻找升结肠开口,调节镜头向左下方较易发现。 5.通过升结肠达盲肠:只要通过肝曲,几乎都可通过升结肠达盲肠。到达盲肠后可从侧面观察到回盲瓣,且进镜对回肠末端进行观察。结肠走行变化多异,故进镜方法也应灵活掌握,当操作熟练时,每个术者均有他自己进镜的经验。总的原则是:循腔进镜,反复抽气,采用钩拉、旋镜、变换体位、防襻等方法。 6.退镜观察: 退镜时要慢,边退边看,上、下、左、右四壁均应仔细窥视,切勿放过观察结肠粘膜的机会。发现问题应该记清病变性质、范围及部位,可先摄影,而后取活体组织检查,一般不少于4块组织。活检后可送涂片检查,通常为三张玻璃片。在完成活检和涂片检查后,细致观察病灶处,无出血时再缓慢退镜。正常粘膜管壁柔软,有时可见蠕动波,肠腔可见半环形皱襞、粘膜润泽,小血管清晰可见,粘膜表面不附挂任何分泌物或肠内容物。 (五)注意事项 1.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