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乡统筹的时间进度与均衡水平权衡 基于“人口-土地”视角的二元经济分析
城乡统筹的时间进度与均衡水平权衡
——基于“人口-土地”视角的二元经济分析
王隆杰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传统的二元经济模型忽略了对土地的分析,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土
地因素在二元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我们通过考察“人口—土地”现象,尝试设计“人口—土地”
分析框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人口因素和土地因素的同时变化如何作用于城乡一体化进程,并利用该
框架分析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实践,认为在城乡统筹中时间进度和均衡水平的不同抉择将决定了是走“大
城市论”还是“城市体系论”的发展道路,强调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人口-土地”
政策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乡差异 时间进度 均衡水平 人口密度 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12)S1-0022-07
一、引言
一、引言
一一、、引引言言
“我们认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①
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主流的二元经济理论顺着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这句话的
分析重点,将劳动力剩余视为二元经济的核心,却忽略了这句话的前半句——土地为财富之
母。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土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人口流动必然会引起流动起点和流动
终点的土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物质发生变化,离开土地谈人口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在人多地少
的中国尤其如此,只有充分考虑到土地这一约束条件,才能更好地理解二元经济。
在劳动力外生的一元经济框架下,无论是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都难以解释
② ③ ④
“东亚奇迹” 与“中国奇迹” ,这种现象被称为“东亚悖论” 。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们意
识到了劳动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非农业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意义,Lewis 模型(1954)认
为,传统部门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现代生产部门用比较低的工资就能吸纳富余劳动力并实
⑤
现充分就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Ranis 和Fei(1961)对Lewis 模型进行了修正,认为农
业发展除了为工业提供劳动力,还提供剩余农产品和资本积累,二元经济增长的实质是工业
⑥
与农业均衡增长的动态过程 ;Jorgenson模型(1961)则从农业剩余的角度出发,认为农业
剩余的规模决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工业部门的发展,因此农业剩余决定经济增
⑦
长 ;与前面所述的模型不同,Todaro模型(1969)认为劳动力转移并不是劳动力剩余的结
收稿日期:2012-12-20
作者简介:王隆杰(1989- ),男,福建三明人,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① [英]威廉•配第.赋税论 献给英明人士 货币略论(陈冬野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1-71.
② World Bank.The East AsianMiracle: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③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
④ 陈宗胜,黎德福.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的再解释[J].经济研究,2004(11):
16-27.
⑤ W.Arthur.Lewis.EconomicDevelopmentwithUnlimitedSuppliesofLabour[J].ManchesterSchoolofEconomicandSocial
Studies,1954,22(2):139-191.
⑥ Gustav Ranis,John C. H. Fei.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4):533-565.
⑦ Dale W. Jorgenson.The Development of a Dual Economy[J].Economi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