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样组织细胞瘤1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皮样组织细胞瘤1例

上皮样组织细胞瘤1例 苏婷 孙亚琪 陈怡雯 张美华 苏忠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报告1例腘窝上皮样组织细胞瘤。患者男, 68岁, 左腘窝内侧黑色赘生物10余年, 渐增大。皮肤科检查:左腘窝内上方见一花生米大小黑色息肉状赘生物, 边缘规则, 色素均匀, 表面光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增生, 表皮突向下不规则延长, 基底层色素增多, 肿瘤细胞累及真皮全层, 由大量上皮样细胞、少量多核巨细胞及噬含铁血黄素细胞构成, 境界清楚, 并伴有血管增生。诊断:上皮样组织细胞瘤。 关键词: 上皮样组织细胞瘤; 赘生物; 腘窝; 作者简介:苏忠兰, E-mail:susustyle1990@163.com 收稿日期:2017-07-26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H201505) Received: 2017-07-2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68岁, 左腘窝内上方赘生物10余年。患者10余年前发现左腘窝内上方黑色小丘疹, 无明显自觉症状, 后丘疹逐渐增大, 呈息肉状生长, 突出于皮面。患者父母及子女无类似症状。体格检查:其他系统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腘窝内上方见一花生米大小黑色外生性赘生物, 边缘规则, 色素均匀, 表面光滑 (图1) 。组织病理检查:皮损呈外生性生长, 局灶性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 表皮乳头瘤样增生, 表皮突向下延长, 基底层色素增多, 肿瘤累及真皮全层, 由大量上皮样细胞、少量多核巨细胞及噬含铁血黄素细胞构成, 境界清楚, 内亦可见胶原及梭形纤维细胞增生, 部分胶原轻度玻璃样变, 血管增生扩张明显 (图2~4) 。诊断:上皮样组织细胞瘤。完全切除后, 随访1年无复发。 图1 左腘窝内上方见一花生米大小息肉状黑色赘生物Fig.1 Clinical picture of the empithelioid cell histiocyto-ma patient:a solitary, firm, black, nodule on the left popliteal fossa. ??下载原图 2 讨论 上皮样组织细胞瘤是皮肤纤维瘤中较罕见的一种亚型。自1989年Wilson-Jones等[1]报道19例患者以来, 此病的报道近年逐渐增多。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 有学者研究认为其本质是血管增生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由表皮微血管单元细胞 (CD34成纤维细胞及a的树突状细胞) 、肥大细胞、内皮细胞及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2]。本病好发于四肢伸侧, 以下肢多见, 亦可发生在躯干及头面部。皮损多为单个息肉状或半球形结节, 直径5~20 mm, 红色、紫红色或黑褐色, 边缘清楚, 表面光滑或粗糙, 质地坚实[3]。 低倍镜下表现为对称性外生性的皮损。皮损处表皮变薄, 邻近的表皮突完全缺失, 境界清楚。高倍镜下细胞种类单一, 分布均匀, 有较多小血管增生, 细胞多为大的多角形的上皮样细胞, 细胞胞质丰富, 胞浆呈轻度嗜酸性, 核空泡状, 小核仁清晰可见。偶可见多核巨细胞、含铁血黄素细胞、梭形细胞、淋巴细胞及有丝分裂像。部分肿瘤组织内纤维细胞及胶原增生明显, 偶见胶原玻璃样变性[4]。免疫组化标记中, 多数细胞表达Fa及Vimentin, 不表达Keratin、S100、SMA、EMA、desmin。如肿瘤中富含血管, 则可标记CD31和CD34。本例患者的病理表现与其他报道病例相比含有较多的多核巨细胞, 肿瘤组织内血管较为丰富, 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5]。 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因此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典型的皮肤纤维瘤:亦表现为孤立单发结节, 但病理无特征性的大而不规则、胞浆嗜酸性的上皮样细胞。②Spitz痣 (又称良性幼年性黑色素瘤) :皮损类似, 但多发生于幼儿及青少年;但病理中肿瘤细胞成巢分布, 真表皮交界处可见弱嗜酸性的Kamino小体。③网状组织细胞瘤: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为泡沫状组织细胞浸润, 且伴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可与本病相鉴别。④化脓性肉芽肿:多有外伤史, 表现为单发鲜红色外生性结节, 易接触出血, 病理呈典型分叶状血管瘤改变。 目前本病的治疗多采用彻底切除的方法, 一般不易复发。 图2皮损呈外生性生长, 肿瘤境界清楚, 伴血管增生 (HE, 25×) Fig.2 Low-power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demonstrates an exophytic, well-demarcated, dermal proliferation with promi-nent vascularit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