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炮制方法不同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docVIP

大黄炮制方法不同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黄炮制方法不同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大黄炮制方法不同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赵建东(山东省莱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房 261400)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388-02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黄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大黄炮制方法,分析炮制后的大黄对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不同的大黄炮制方法可以提高大黄临床应用效果。结论 依据临床治疗目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炮制大黄,可以减少大黄的毒副作用,提高大黄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 大黄 炮制 应用 分析 中药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药性及临床应用目的,依据中药理论和药物配制的需要,将中药材通过特定的炮制方法进行加工。中药炮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与药物临床应用效果有着密切关系[1]。中药大黄作为一种具有泻火解毒、攻积导滞功能,主治湿热黄疸、跌打瘀肿、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滞不停闭、吐血及实热便秘等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大黄的炮制方法不同,对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概述 生大黄(又名:生军)为常用中药之一,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分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北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主治实热便秘,高热、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滞不停闭、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湿热黄疸,跌打瘀肿,疔疮,汤火伤等病症。由于中药生大黄气味重浊沉降,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攻积导滞,凉血解毒,作用峻烈,易伤脾胃,因次从古代到现代为减少大黄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而总结出多种多样炮制大黄的方法。 2 炮制方法 2.1古代大黄炮制的基础理论 早在汉代就有《金匮玉函经》中“实者生用,虚者酒蒸”的经验。说明了大黄用酒炮制后临床效果不一,从而为后世因临床病症不同采用酒为辅料来炮制大黄,为改变药性提高药效提供了不同炮制理论依据。到唐宋代除采用酒炮制之外,为提高炮制质量,从用酒炙大黄外又对大黄采取煨制法,王好古曰“须煨,寒则伤胃气” 张元素曰“疮出而大便不通者煨之”。至清代《医宗说约》和《本草述钩元》总结了前人经验结合新的炮制方法论述到:“治泻痢姜汁拌炒,治伤寒热结生用,治疮疡热结酒炒,血痢韭菜汁拌晒干”等记载为后世炮制大黄提供了科学依据[2]。 2.2现代大黄炮制方法 2.2.1酒大黄 ①炮制:取大黄片或块经黄酒拌匀(大黄1000g用黄酒100—300g),稍闷润,用文火微炒后置入容器待用;②药性:大黄经酒炒后,因受热及氧的存在等各种因素影响,成分有所改变尤其所含的结合型蒽醌有所减少,故泻下作用减弱,并借酒提升之性引药上行,以清上焦实热为主。③用途:临床选用大黄牡丹汤剂(大黄12g,牡丹9g,桃仁9g,瓜子25g,芒硝9g)方用于治疗目赤咽肿,泄热破淤,散结消肿。 2.2.2蒸大黄 ①炮制:取黄酒润透的大黄(大黄1000g用黄酒300—500g)厚片或块,置蒸茏内密闭,以武火隔水蒸6—8小时,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晒至八成干,再蒸一次待干燥后大黄片面呈黑褐色;②药性:经蒸熟后大黄酸显著减少,泻下作用缓和,收敛力亦有减弱,能减轻腹痛的副作用,增强活血祛瘀的功效;③用途:大黄经蒸炖炮制后变为熟大黄,其泻下药理作用缓和,减轻了致腹痛的毒副作用,起到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临床多选用大黄附子汤(大黄9g,蒸附子9g,细辛6g)。 2.2.3大黄炭 ①炮制:取大黄片或块,置炒制容器内,先用文火加热,后渐至武火,炒至内焦黄外焦黑,取出晾凉研细。②药性:大黄炒炭后,其结合性大黄酸被破坏,部分鞣质也被破坏,耗损率约为40%,炮制的大黄炭有吸附作用,故泻下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③用途:清热泻火,止血凉血之功效,用于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等症;如泻心汤(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 2.2.4醋大黄 ①炮制:取大黄片或块(1000g),用米醋(300-400g)拌匀,焖润至透,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待用。②药性:醋炒大黄后,由于结合性大黄酸严重被破坏,增强收敛和吸附作用及消积化瘀之功,相反醋大黄泻下作用极微;③用途:醋大黄起到攻下寒积,温补脾阳之功效,如方剂常用温脾汤(大黄15g,当归9g,干姜9g,附子6g,人参6g,芒硝6g,甘草6g)。 因此,由于大黄是中国特产药材之一,用药历史悠久,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其炮制方法也呈现多种多样。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依据疾病症状选用炮制方法,达到既削弱大黄的毒副作用,提高其合理药性治疗作用。这也是中医学采用大黄多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