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疾病病理检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宫颈疾病病理检验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子宫颈疾病病理检验 张立君 (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65000)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245-02 【关键词】 子宫颈疾病 病理 检验 一、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cervicitis)是指子宫颈的慢性炎症,为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发病与感染、损伤、激素紊乱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 慢性子宫颈炎常由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特殊的病原微生物包括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lloeae)、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simplex)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1lurnanpaplllorFiavirus,HPV)。此外,分娩、机械损伤也是慢性子宫颈炎的诱发因素。 镜下,子宫颈粘膜充血水肿,间质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子宫颈腺上皮可伴有子宫颈腺上皮增生及鳞状上皮化生。 根据慢性子宫颈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子宫颈糜烂 糜烂是指覆盖在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坏死脱落,形成浅表的缺损。称为子宫颈真性糜烂,较少见。临床上常见的子宫颈糜烂实际上是子宫颈损伤的鳞状上皮被子宫颈颈管粘膜柱状上皮增生下移取代。由于柱状上皮较薄,上皮下血管较易显露而呈红色,病变粘膜呈边界清楚的红色糜烂样区,实际上不是真性糜烂。随后,柱状上皮又可被化生的鳞状上皮所替代,称为糜烂愈复。如上述过程反复进行,则部分病例可通过非典型增生进展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2.子宫颈腺体囊肿 慢性子宫颈炎时,过度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和阻塞子宫颈管腺体的开口,增生的纤维组织压迫子宫颈腺体,使粘液潴留,腺体逐渐扩大呈囊,形成纳博特囊肿(Nabothian cyst)。 3.子宫颈息肉 是由子宫颈粘膜上皮、腺体和间质结缔组织局限性增生形成的息肉状物,常伴有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肉眼观呈灰白色,表面光滑,有蒂。子宫颈息肉属良性病变,切除即可治愈,极少恶变。 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ervicalepithelialdysplasia)??癌前病变。是指子宫颈上皮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性的细胞所取代,有恶变的潜能。异型细胞类似正常基底细胞或体积较小,大小不等,细胞核较大深染,核膜不规则,细胞浆稀少,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核分裂。这种异型细胞增生从基底层开始,逐渐向表层发展,若上皮全层皆为异型细胞所替代而尚未穿破基底膜者,则为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近年来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统称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 plasia,CIN)。CIN分为Ⅰ、Ⅱ、Ⅲ级。CINⅠ、Ⅱ分别相当于轻、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Ⅲ相当:于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CIN I(轻度非典型增生):上述异型细胞局限寸:上皮层的下1/3区。 CINⅡ(中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占上皮层的下1/2~2/3,细胞异型明显,核浆比例增加,极性稍乱。CINⅢ(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异型细胞显著增多,超过上皮层的下2/3,核异型性大,深染,上皮细胞层次消失,仅表层尚可见某些成熟的扁平细胞覆盖,为重度非典型增生。若异型细胞占据粘膜层全层而未穿破基底膜,则为原位癌。 子宫颈原位癌时,异型增生的细胞还可由表面沿基底膜通过宫颈腺管开口进入子宫颈腺体内,取代腺上皮的部分或全部,但仍未突破腺体的基底膜,称为原位癌累及腺体,仍然属于原位癌的范畴。 子宫颈上皮的CIN I和CINⅡ并不一定都发展为原位癌乃致浸润癌,大约一半的CINI可自然消退,仅有不到2%的CINI最终发展为浸润癌。发展为原位癌的儿率和所需时间与上皮内瘤变的程度有关。病变级别越高,其转化几率越高,所需时间越短。 CIN I发展为原位癌的平均时间为10年左右,至少有20%的CINⅢ级在10年内发展为浸润癌。如经适当治疗,绝大多数CIN可治愈。 CIN多发于宫颈鳞;吠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在阴道镜下用醋酸液涂抹可使子宫颈有CIN改变的区域呈白色斑片状。 碘液试验(Lugol或Schiller)也可进行鉴别。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富含糖原,故对碘着色,如患处对碘不着色,提示有病变。CIN的确诊,需进一步进行脱落细胞学或组织病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