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误诊3例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期梅毒误诊3例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二期梅毒误诊3例分析 成蓓蓓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皮肤科 225001)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024-02 近年,梅毒发病率率逐渐增多,由于其皮损表现及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容易与其他皮肤、生殖器疾病相混淆[1],因此易造成误诊,笔者遇到二期梅毒误诊3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 患者女,24岁,已婚,近2个月来全身乏力,出现感冒症状,有时低热,2周前前胸、背部、足底发红色皮疹,到基层医院就诊,诊断玫瑰糠疹,进行对症治疗。后皮疹逐渐增多,双手心出现红色斑疹,后来我院治疗,经询问发病前曾有不洁性接触史,3个月前外阴部出现一黄豆大小硬节,不痛不痒,未经治疗,1个多月后自行消失。皮肤科检查:下腹、双手足掌心可见圆形、椭圆形玫瑰红色斑疹,直径约1-2cm,不融合,表面无明显鳞屑,外阴部隐约可见原硬节处痕迹。实验室检查:RPR1:32,TPPA(+),HIV(-),诊断:二期梅毒。给以肌内注射苄星青霉240万U,每周肌内注射1次,共3次。3个月后复查,玫瑰疹完全消退,仅留色素沉着斑。实验室检查:RPR1:2,TPPA(+)。 例2 患者男,32岁,已婚,因阴囊红斑,鳞屑及渗出2个月,来我院就诊。2个月前,患者阴囊出现红斑,在当地诊为阴囊湿疹,口服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外用肤轻松软膏治1个月,不见好转,且逐渐加重,而来我院求治。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全身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阴茎可见一处豆粒大小溃疡,阴囊大片红斑,上附鳞屑及黄色痂皮,边缘浸润,阴茎背根部1块指甲大小红斑。双足底大量豆粒至指甲大小近似圆形红褐色斑丘疹。双手掌心及周身可见散在褐色,灰褐色斑丘疹。实验室检查:RPR1∶8,TPPA(+)。诊断:二期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周1次肌内注射,连续用药3周。随访3个月后RPR1∶2,皮疹消退。 例3患者男,35岁。因头部、四肢皮疹半年,无明显自觉症状来我院就诊。患者6个月前因双下肢、腋窝、头皮出现少量大小不等、绿豆至指甲盖大小的鳞屑性暗红色斑疹,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银屑病或体癣,查真菌(-)。半年来,长期自行使用“皮炎平”等糖皮质激素软膏外搽,自诉极少数皮疹有所消退,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多数皮损未见消退,且不断增多增大。近1周来,皮损明显增多,遂来我院诊治。诉8个月前生殖器发生溃疡,无自觉症状,后溃疡自行愈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腋窝、头皮可见境界清楚、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鳞屑性红斑,皮损无破溃,表面干燥无渗液,同时局部伴有色素沉着,上肢屈侧也可见少量类似皮疹。掌跖、躯干处未见皮疹。实验查:RPR1:16,TPPA(+),HIV(-)。临床诊断为:二期梅毒。 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连续3周,皮损在10d后明显消退,18d后完全消退,但留有色素沉着,3周后抽血复查,RPR下降1:2。 2讨论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早期梅毒尤其是二期梅毒的皮疹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社[2]。二期梅毒的玫瑰疹、丘疹、斑块、环状皮疹等临床上易误诊为玫瑰糠疹、湿疹、银屑病、扁平苔藓、手足癣、环状肉芽肿、多形性红斑、药疹、丘疹性荨麻疹等。扁平湿疣则误诊为尖锐湿疣、外阴恶性皮肤肿瘤。一期梅毒的硬下疳易误诊为生殖器疱疹、包皮龟头炎、女阴溃病、软下疳、外阴念珠菌病、疥疮结节、固定型药疹、白塞病等。 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多种多样,其中以玫瑰疹样皮肤疹较为常见,很容易被误诊玫瑰糠疹[3]。玫瑰糠疹与二期梅毒的玫瑰糠疹鉴别如下:玫瑰糠疹病因不明,皮损多发生在躯干,四肢的近心端,一般先出现直径3-5cm大小的母斑,边缘稍高起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胸背部常见,其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边界清楚,上覆细糠状鳞屑。约经1-2周后相继出现色斑,不痒或微痒,有自愈倾向。实验室检查:RPR、TPPA均阴性。二期梅毒的玫瑰疹,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皮肤损害:皮疹分布较为广泛,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皮疹,其中玫瑰糠疹小,皮疹不融合。实验室检查:RPR、TPPA阳性。二期梅毒以阴囊皮疹为唯一表现的病例并不多见[4],有报道以阴囊结节(临床易误诊为疥疮)、阴囊斑丘疹、阴囊肿胀破溃、阴囊的环状皮损(形态酷似股癣或环状肉芽肿)、阴囊巨大扁平湿疣等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疹,单靠皮损表现难以鉴别。 有关梅毒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极似其他疾病;(2)临床医师对梅毒警惕性不高,对具有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