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杭嘉湖夏秋节庆民俗历史变迁调查报告
杭嘉湖夏秋节庆民俗历史变迁调查报告
杭州:吴山、朝晖
嘉兴:平湖、桐乡
湖州:南浔,善琏
研究小组:13汉语国际教育
指导老师:胡晓华
小组成员:解钰、李臻艺、薛文钧
目 录
前言 1
口述记录 2
一、杭州篇 2
1.朝晖 2
林金浩,男,64岁 2
2.吴山 5
帽匠老人,男 5
二、嘉兴篇 7
1.桐乡 7
1.1周银海,男,69岁 7
1.2蔡兰珍,女,53岁 8
2.平湖 9
2.1张玉观,男,72岁 9
2.2沈琦,男,77岁 12
三、湖州篇 14
1.南浔 14
1.1王奶奶,女,70岁 14
1.2林家骏,男,78岁 15
1.3李口林,男,58岁 16
2.善琏 17
2.1谢新红,男,40岁 17
2.2慎鹤云,男,56岁 18
2.3卜珍娥,女,70岁 19
节庆民俗分析 21
一、全国性节日 21
1.立夏 21
2.端午 22
3.中元节 23
4.中秋节 25
二、地方性节日 26
1.平湖西瓜灯节 26
2.平湖挂灯节 26
三、特色庙会 27
1.平湖东嶽庙庙会与城隍庙会 27
2.桐乡水龙会 28
3.吴山庙会 28
4.善琏蒙恬会 29
现实意义探究——旅游开发 30
夏趣·夏梦·夏江南——乌镇景区节日民俗主题“体验式旅游”营销方案(以立夏、中元节为例) 30
一、 30
二、 30
三、 31
“夏趣”:立夏烧野饭 31
“夏梦”:中元节系列活动——点地藏香、放河灯 31
四、SWOT(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 32
优势 32
机会 32
劣势 32
威胁 32
五、 33
1.市场定位 33
2.营销手段 33
前 言
本项目启动于2015年1月,以杭州、平湖、桐乡和南浔地区为定点,采用口述史的调查方法,依据立夏到立冬前的时间脉络,通过采访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口述者,记录杭嘉湖三地民众夏秋季节节庆活动的个体经历,更为系统地展现三地节庆风俗。
受益群体:杭嘉湖三地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相关机构;致力于浙江地区民俗研究的高等院校、学者;社科人文图书出版机构、媒体、民俗爱好者等;广大杭嘉湖地区本地民众。
地域范围:杭州、嘉兴(平湖、桐乡)、湖州(南浔)
项目状况介绍:本项目在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度累计采访五十余人,采访时长7小时,受访者平均年龄63岁。初步采访录音稿两万余字,整理后得一万余字,调查报告八千余字,积累了杭嘉湖地区节庆民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江南地区民俗民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我们还根据调查情况,以桐乡的特色民俗节日为卖点,为乌镇景区拟定了立夏和中元节的民俗“体验式旅游”营销方案,以供参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杭嘉湖地区整体来说与江南民俗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如端午吃五黄、立夏称人等,细节上却各有千秋,如桐乡立夏烧野米饭和杭州的乌米饭就不同,桐乡中元节的点地藏香也是地域特色,平湖人民在中元节宴请宾客的规矩上是最讲究的,南浔人在立夏那天吃的麦芽塌饼至今还广为流传。但是最为体现地方文化的,是各地的庙会和专有特色节日,如平湖的西瓜灯节、桐乡水龙会、湖州善琏蒙恬会和杭州吴山庙会。是这些异彩纷呈的特色节庆民俗,展开了活色生香、欣欣向荣的杭嘉湖人民生活画卷。
但是随着老年人逐渐去世,这些斑斓的传统节庆民俗也渐渐淡去了。在采访过程中有些老人向我们表示,一些比较鲜明但繁琐的传统民俗他们自己都不会去做了,更不用说年轻人。我们忧心于现实,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杭嘉湖地区的传统民俗节庆,领略特有的民俗风情,让这些美好而淳朴的节庆民俗继续流传下去,我们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相信这份逾两万字的研究调查报告,是我们最好的答卷。
口 述 记 录
一、杭州篇
1.朝晖
林金浩,男,64岁
地点: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小区
人物:李臻艺:采访,录音
解钰:采访,记录
薛文钧:录音,记录
林金浩:口述者,男,64岁,杭州本地人
时间:2016.2
问:请问您以前是怎么过立夏的呢?
林:立夏!我们小时候过立夏很有意思的。我那个时侯生在杭州郊区农村,我们要上山采······立夏要吃乌米饭,你知道吧?
问:恩恩,知道,您说。
林:我们上山就是要去采烧乌米饭的叶子,那时候山上都有。叶子拿回来以后——我们现在不会去采了,太远了,而且在有的山上这种叶子已经开花掉了,没有这种叶子了,有的人知道哪座山上有这种叶子——采回来以后,农村里不是有那种石槌吗?石头做成的、跟锅一样厚厚的、拿来打年糕的那种,用磨槌把叶子打碎,然后把打好的叶子连同树汁加水泡到桶里面。接着用淘箩把糯米淘干净以后浸入桶中,放一个晚上,第二天捞出来米就变得黑乎乎的,就可以烧饭了。这样烧好的乌米饭很香很香。这是我们小时候最留恋的事情。有的家庭还会往饭里面放一些别的东西。立夏的时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