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并序讲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神赋并序讲解

《洛神赋并序》 主讲人: 课程设计 一、曹植简介 二、赋文体简说 三、内容串讲 (一)《洛神赋》创作背景 (二)文章串讲 (三)洛神赋主题探索 四、艺术特色分析 五、《洛神赋》对后世的影响 一、曹植简介 曹植 (192~232),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代表作有《洛神赋》、《名都赋》、《赠白马王彪》等。 失宠于曹操、未得储君之位 曹植自幼颖慧,十余岁便能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然而他屡犯法禁,终引起父亲的不满。而其兄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故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称帝。 曹丕父子严防、后期落魄失意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在兄、侄为帝的12年中,曹植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太和六年(232)年,曹植逝世,享年四十一岁。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前后两期、风格迥异 曹植的文学创作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发忧愤为主。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曹植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的作品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曹植著作 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叡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二、赋文体简说 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赋形似散文,但仍然讲求字数要大致整齐;同时赋在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又与诗相似而比散文要求严格。 诗赋有别。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比较准确地概括出二者的区别。 三、《洛神赋》串讲 (一)创作背景 1、曹丕即位后,对曹植进行了残酷的打击。曹植心怀抱负而无处施展,其失落与痛楚难以名状,故作此文。 2、《文选》李善注: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lai)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讬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於王,王答以玉珮,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因描画绝世风华而树立古典美的典范 因讲述刻骨的相思而成为文学之绝唱 (二)内容串讲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序:说明作赋原委。 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 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第一段:写归藩路过洛水,得见洛神。以主客问答引出下文铺张描写。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huán)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héng gāo),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miǎn)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dí)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背伊阙:指路过伊阙山而将之抛于背后。 车殆马烦:“殆”,倦怠。“烦”,疲劳。马匹劳累。 精移神骇,忽焉思散:谓此时情移神动,忽然心乱,形容洛神未现身前作者已心有所感。 “精”与“情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