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活动设计松江一中刘新文可逆反应中的化学.DOC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活动设计松江一中刘新文可逆反应中的化学.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活动设计松江一中刘新文可逆反应中的化学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活动设计 松江一中 刘新文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是高化学第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本节教学的中心内容是教材分析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化学平衡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的基础。A+B来说,可以用AB的分解速率表示V正,用AB的生成速率表示V逆。 AB A B 开始 40 第1组 消耗 5 生成 5 生成 生成 1 消耗 1 消耗 合计 4 合计 4 合计 剩余 36 剩余 4 剩余 活动2:V正V逆曲线的绘制。根据拆拼实物模型记录的数据,让同学以AB为例绘制V正V逆随时间变化曲线。 根据图像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开始时,V正 V逆,随着反应的进行, V正 逐渐 ,V逆逐渐 ,最后V正 V逆,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V正 V逆 0(等于,不等于)。 目的:关于V—t图,以往都是老师描述学生想象来画的,“拆拼实物模型”可以把这个过程用具体数字展示在学生面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V正V逆的变化趋势。 活动3:认识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学生根据每次剩余AB和A、B数目绘制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学生活动:根据图像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反应的进行,AB的浓度逐渐 ,最后趋向 ,A的浓度逐渐 ,最后也趋向于 。AB的浓度和A的浓度间 (有,无)必然联系。达到平衡状态时AB的浓度 (变化,不再变化),A的浓度 (变化,不再变化),AB的百分含量 (变化,不再变化),A的百分含量 (变化,不再变化),B的百分含量 (变化,不再变化) 学生活动:根据以上的分析,填写我对化学平衡概念的再认识,课堂交流,然后为化学平衡下定义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交流情况,追问错误和不清的表述。 目的:形成正确的概念。 以上三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型转换能力,根据图像和表格总结归纳能力过程中,突破了对V正V逆理解的难点,帮助学生正确形成化学平衡的概念。 环节三:化学平衡又认识 本环节我直接提出问题:“有人用,谈谈你的理解。”通过老师告知结论,让学生分析解释,发展学生联想、迁移和解释能力。 活动一:视频资料①自动扶梯上逆向行走的人要维持在扶梯上位置不变,必须不断的以一定速度行走。②一块凹型冰糖放到冰糖的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形状改变质量不变。 ③演示实验:改变2NO2(红棕色气体)N2O4(无色气体)的平衡温度,观察玻璃管中气体颜色的变化。 目的:通过①总结出生活中平衡的动态性,通过②回忆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动态性,通过③认识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进而总结出化学平衡的“逆、等、定、动、变”特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而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发展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之前,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对化学平衡已经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认识,也就是前概念。“前概念有时与正确的概念并无冲突,对学习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但有时则与正确的科学概念大相径庭,对学习起到影响干扰的作用。从生活中已有的平衡知识入手,通过对化学平衡初认识,在认识,有认识三个环节,实现了对前概念的清晰化、精确化和科学化处理,暴露前概念与新情境的冲突,达成对化学平衡概念的建构。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