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不垮中华民族精神.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震不垮中华民族精神

地震震不垮中华民族精神   汶川特大地震令人怵目惊心,其破坏力超过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实在是一场罕见的人间灾难。然而,自5月12日以来的抗震救灾实践却庄严地向世界昭示:地震可以震坏道路、震毁家园,但震不垮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抚今追昔,浮想联翩。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屡经艰难困苦和外侮内辱中,不断磨砺,沉淀升华,薪火相传,孕育成了历久不衰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极其宝贵的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植根于华夏大地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更加熠熠生辉。特别是在这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党中央、国务院对汶川大地震的高度关注用语言难以表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飞往灾区,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走进基层指导抗震救灾并看望抢险救灾人员,走进帐篷和救助站慰问受灾群众。地方和军队的各级领导干部都靠前指挥,身先士卒。这一切所彰显的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均赋予了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内涵。   面对巨大灾难,我们举全国之力沉着应对。国家众多的有关部门竞相在第一时间,派人的派人,拨款的拨款,调物的调物;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公安干警、预备役民兵和专业救援队伍等10多万人,争分夺秒地抢救受灾群众;食品、饮用水、药品、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水喝、有临时住处。抗震救灾工作在短时间里开展得有力、有序、有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升华。   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我们每天都会为灾区人民正视灾难、自强不息的事迹所感动。一位教师在地震发生之时毅然组织学生撤离,把死亡留给自己,成就了生命的永恒;一位女民警,在得知父母及女儿在地震中遇难的消息后,挺住不哭,依然坚守工作岗位;众多遇险群众挑战生命存活72小时的极限,在废墟下掩埋100多个小时之后被救出时,依然顽强地活着,创造了世界上生命的奇迹……面对灾难,选择坚强。这些举不胜举的可歌可泣的事迹,真的催人泪下。它所折射出的灾区人民不怕艰险、坚强不屈的精神,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宝库里找到渊源。   地震无情人有情,大灾降临有大爱。牵挂灾区,爱心如潮。尤其是一些志愿者,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成都双流机场帮助装卸货物的,90%的人是志愿者,其中活跃着一支100多人的老兵志愿队;安徽省蚌埠市的刘氏四兄弟,自带两台重型挖掘机,奔赴四川灾区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壮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巨大凝聚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愈挫愈奋的无畏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称赞“为世界树立了榜样”,这也恰恰证明:中华民族精神在四川抗震救灾斗争中谱写了一曲响遏行云的时代壮歌! 泱泱中国需要始终不渝地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企盼中华民族精神永驻神州大地! 大地震唤醒公民责任意识   自5.12以来,灾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几乎所有的人,都关注着灾区,为灾区出力,为灾民分忧,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而无数救援者,更是纷纷奔赴前线,舍生忘死,没日没夜,或搜救废墟中的生命,或救治伤员抚慰灾民,无不视灾区为自己的家乡,灾民为自己的亲人。灾情是残酷的,但人性却处处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而强烈的自觉的公民意识,更让救灾成为全民的大行动。   这次抗震救灾中,人性的回归确实于伤痛中给人以慰藉。虽然身处物欲社会,功利的追逐,已让不少人的心变得坚硬冷漠,但地震后人们的守望相助生死不弃表明,人性终究是永远都无法泯灭的。然而,于一个公民社会,人性只有以公民意识作为灵魂和核心,也就是和公民的责任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更持久、更强大的力量。实际上,也正是公民意识的空前觉醒,让这场前所未有的人类大拯救,震惊了世界。   本来,公民意识是每一位公民所必不可少的。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是以一个国家的成员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公民显然是一个崇高的称号。但长期以来,有多少人始终清醒地记得自己的公民身份?乃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前苏联的电影中,经常把人称呼为公民,竟让我们觉得新鲜和陌生,而这恰恰显示着我们公民意识的淡薄。也因此,许多人活得窝囊、猥琐、麻木、冷漠,既有辱于公民的称号,更忘却了公民的责任。   这场特大灾难,让灾区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同时唤醒了国人的公民意识,或许让人始料不及。5月19日14时28分,无论是在大街还是家里还是单位,大家都肃立,为认识和更多不认识的逝者默哀,多少人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悲痛的眼泪。三分钟默哀结束后,北京天安门广场成千上万的人群仍然自发地聚集着,手持国旗和菊花,高喊:“加油四川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