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课题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三是感受如何把成长故事写具体。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大多数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是由于经验的局限,对事物认识的深度还不够,还存在一些盲目和不合理的臆想,需要充分引导。学生已经掌握默读,并能在文中简单提取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但对于关键语句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仍需要不断引导,学习更多的阅读方法。另外,要在充分感悟“中华不振”这个特写镜头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背景,从而体会周恩来立志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报国情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复习课文的8个词语。通过质疑解难,品读课文关键词语,体会少年恩来成长,并梳理个性化的收获,感受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情怀。有感情地朗读部分段落。感受如何把成长故事写具体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少年恩来的质疑精神。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结合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3,通过品读关键语句,结合周恩来之后的经历体悟少年恩来立下的志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报国之情。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结合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教学难点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报国之情。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些词语。(出示上一节课的生字)学生认读2,一棵棵成长树向我们讲述少年周恩来成长的故事。这篇课文讲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3,这篇课文位于“成长”主题这一单元中,记录成长,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我们接下来细细品味这个成长故事的具体描写。(二)在刨根问底中感受成长1,我们先看这个成长故事中的第一个小故事:疑惑不解。在这个小故事中,两次的问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是“有疑而问”第二次 “刨根问底”少年恩来会不断提问题,而且还要探个究竟。这就是少年周恩来的成长。(三)体会“中华不振”,了解立志原因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中华不振”我们在继续我们在继续解答疑惑中体会恩来的成长。帝国主义者为什么敢在中国这么欺负人?学生分享搜集到的相关背景资料。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2,课文是从恩来的所见所闻感受中华不振的事实。(1)出示第8自然段,学生默读并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2)少年恩来探了个究竟,看到的那一幕中真正体会到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小组合作讨论,从这一段看出中华不振的表现。(3)出示:“中华不振”是?学生交流,在交流中点拨,在情境中渲染。(4)每一位同学说的一个方面,要学习整理。你们表达的其实分为几个方面,有对比中见中华不振,从洋人的表现这个角度的,有从妇女被欺凌这件事情的角度,有中国百姓的角度。联系在一起试着说一说。师生共说。(5)总结,少年恩来,听了伯父的话语产生疑问,并且刨根问底,还不断思考,前去验证,探个究竟,从一个个对比的现象中终于弄明白中华不振的原因。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清晰记录了事情的过程。少年恩来的成长还在于回家后的不断沉思。为什么沉思呢?结合动作,感悟沉思。(四)品味“静静”,立下志向中体会成长1,思考很久,思考很多很多,思考些什么?到修身课上去听听。师生分角色读10.11自然段。2,用“如果……虽然……但是”的句式,说其他同学的志向。3,小结: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有着远大抱负。4,再次朗读感悟周恩来的志向。在情境中指导学生明白“铿将有力”的含义。(五)总结延伸,梳理收获中见成长1,学到这里,我们自然知道了周恩来冲进租界地回来以后为什么要沉思了。他亲眼目睹了中华不振的现实,由此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2,补充资料(一生读资料链接) 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的帮助下,筹到一笔赴日本留学的费用,出国前他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话别,他给同学写下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在中华腾飞之时” 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立下志向,一生都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图画)3,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生读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说》(见课件文字)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