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鬼神诗的创作动因.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贺鬼神诗的创作动因

第一章 李贺鬼神诗的创作动因 要深入分析李贺的鬼神诗,就应先了解诗人创作鬼神诗的动机与目的。鬼神诗等作品之所以会出现,大体来说,有纵横两方面的原因。纵的方面,来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转益多师”的学习态度;横的方面,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坎坷的个人遭际密切关联。 第一节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一) 传统文化中的鬼神信仰夏禹虔敬鬼神,重视祭祀。孔子《论语·泰伯》曾赞其“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殷商一代更以迷信鬼神著称,商王几乎无事不卜,在定罪量刑方面也诉诸鬼神先秦时代的鬼、神,似乎具有同样的威力,鬼神、方仙之说以及淫祀巫祝风行乃是先秦时代的人们对人生永恒的关注与焦虑的表达。鬼”与“神”有很大区别前者祸害人间,故对之畏惧、逃避,驱赶其出境后者保佑人间,故对之崇敬、礼拜,祈求其赐福。楚辞楚辞。东汉末期道教形成之后仙诗的创作曾成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坛的一大时尚司马相如《大人赋郭璞仙诗唐代是中佛教展的期“诏天下求方士。”这样,诗人接触佛教机会增多,此外,佛教这种宗教文化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寺庙壁画、雕像、彩塑、绘画、佛经、俗讲中所表现出的怪诞的鬼神形象,对李贺创作鬼神诗都必然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启发作用。 而另一种宗教--道教,则兴起于魏晋时期,在原始道教建立之时,鬼神观念就已经成为其信仰体系的组成因素。道教利用了人们怕鬼,敬神的心理,宣扬其道有控制鬼魂的法力。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道教到唐朝也已经达到繁盛,初唐李渊、李世民因政治需要而倡导道教,到唐玄宗时《老子》被封为《道德真经》,道教成为“御教”,皇室贵族带头崇信道教,许多公主就入教。在这种风气下,整个唐代对道教的迷狂可想而知。李贺处于这样的时代,对于鬼魅、神仙、炼药等内容是不会陌生的。鬼神诗中有许多冥域、鬼怪的内容以及人和仙境的描写,多是在道教启发下引入诗中的。诗中描写到的升天成仙者即有王子乔、穆天子、等人,在《兰香神女庙》诗中也不吝笔墨描写美丽的兰香神女,足见影响之深。另外,唐代文人士大夫也多迷信道教,炼丹求长生。李贺作为一个文人,也没能免俗,结交很多道教中人,例如《绿章封事》中的吴道士、《罗浮山人与葛篇》中的罗浮老仙等和李贺都有交往,就连与李贺交往甚厚的韩愈也迷于炼丹服食。“昌黎愈公晚年颇亲脂粉,故事服食,用硫磺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疱,名火灵库;云可以长生益精。愈间进一只焉。始亦见功,终遂婴疾。”置身这种环境下的李贺对道教、神仙非常熟悉,多首诗涉及此类内容。道教中有鬼魅精怪的意象神仙与仙境的意象以及有关道士与各种法术的意象,更是对李贺影响深远可以说,诗人没有亲身参加活动的经历和感受是如何也写不出来的。此外,道教构筑的神奇诡谲、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也启迪了李贺的想象,李贺诗的特质与他吸取道教丰富的想象是分不开的。 第二节 转益多师的学习态度 杜甫有句名诗:“转益多师是汝师。”,以我国诗史上许多诗人为例,大凡能兼取众长的人,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李贺就是这样的诗人。李贺与屈原相似的人生遭遇,使他对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另一方面,李贺生于李白死后二十余年,二者诗歌也有着明显的渊源、承传关系。 (一)屈原的影响 屈原与李贺,是中国诗史上两位著名的诗人,在诗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渊源与传承关系。李贺对屈原的理解与认同,是建立在个人身世经历相近的坚实基础之上与人生理想、政治抱负相同的前提之下的,且影响并促进了他对屈原诗歌艺术上的继承、发展。杜牧第一个指出李贺歌诗“骚人之苗裔。”尔后,历代评论家相继阐发:《唐音癸签》引《吟谱》:“贺诗祖《骚》宗谢,反万物而覆取之。” “李长吉诗每近《天问》、《招魂》、《楚骚》之苗裔也。” “李贺之险怪,得力于《离骚》、《天问》、《大招 》者也。”王琦叙《李长吉歌诗汇解》则明道贺诗“源出于楚骚。” 叶葱奇先生在《李贺诗集》后记中说过:“综合唐代最杰出的诗人来说,专学《楚辞》,真能吸取它的精华,获得它的神髓的,却只有李贺。李贺承袭了《楚辞》的精神,意境、风调完全承袭了《楚辞》。”诗人自己在诗作中就曾多次提到自己对楚辞的学习和继承,如: “斫取青光写《楚辞》” “坐泛楚奏吟《招魂》” “咽咽学《楚》吟” 喜爱屈原作品到了“《楚辞》系肘后”须臾不可离的程度。 从贺之鬼神诗作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其与屈原楚骚间的渊源关系和内在联系。《苏小小墓》在立意和造境上明显地受到《九歌·山鬼》的影响。从苏小小鬼魂兰露啼眼、风裳水佩的形象上,不难找到山鬼“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苏小小那“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的坚贞而幽怨的情怀,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心境一脉神传;西陵下风雨翠烛的境界,与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时“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景象同样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