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措施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措施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221002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337-01
急性呼吸衰竭(AFR)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或外周性的呼吸生理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1]。小儿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是儿科危重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血气诊断标准PaO2lt;50mmHg和(或)PaCO2gt;50mmHg。如果我们能在临床上及早识别呼吸衰竭的症状,并予相应的处理,常常能改变疾病的预后与转归。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科和儿科56例急性呼吸衰竭的小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和护理经验。
1.临床资料
本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7天-12岁。小于1岁45例,占80.35%。原发病中呼吸系统疾病16例,其中新生儿ARDS5例,各种肺炎8例,哮喘持续状态2例,气管异物1例;循环系统疾病14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0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神经系统疾病16例,其中各种脑炎12例,多发性神经根炎2例,脑外伤2例;其它10例,其中严重感染导致败血症6例,中毒2例,溺水2例。血气分析显示:PaO2<5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入院后给予气道处理,面罩给氧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抗休克,药物治疗等生命支持。
2.结果
治愈46例,占82.14%;死亡10例,占17.86%,其中5例为自动出院。抢救成功率82.14%。
3.护理评估和急救措施
3.1护理评估
临床上可通过下列指标进行呼吸功能的评估:①呼吸率;②呼吸力学变化;③胸廓的扩张和呼吸音;④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呼吸急促经常是婴儿期呼吸窘迫的最初表现,而当患急性疾病的婴儿和儿童出现呼吸次数减慢和不规则的现象,则常常提示病情恶化;用力呼吸通常产生鼻翼煽动、三凹征、点头样呼吸、胸部矛盾性运动,常见于气道阻塞或患严重肺部病变的患儿;通过观察胸廓的扩张程度和听诊呼吸音,评价潮气量和有效通气量,呼吸音应双侧对称,而且很容易听到,呼吸音的强度和音调在胸部的各个部位均一致;低氧血症时,躯干和四肢的皮肤会出现花斑,肢端皮肤苍白或青紫,复苏时注意保暖,怀疑有低氧血症时应采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或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新生儿呼吸衰竭时应该注意:①熟悉哪些疾病容易发生呼吸衰竭,除肺部疾病外,新生儿HIE、早产、硬肿症、各种窒息等都容易导致呼吸衰竭。②低氧血症和CO2滁留的界限没有儿童明显。③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只有口周和唇沟部发绀,精神委靡,肌张力下降。
3.2急救护理程序[2]
①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肩下垫软枕。②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吸痰、吸氧,必要时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③移开床旁桌及床头,床头离墙40-60cm,便于气管插管等操作。④协助医生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接好呼吸机电源及管道,配合吸痰,摆好呼吸机位置,调节参数,固定管道。⑤心电监测。⑥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在化验单上注明抽血时间)。⑦建立静脉通道(先留血标本再输液)⑧按医嘱使用呼吸兴奋药物等。⑨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3.3治疗和护理措施
3.3.1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协助排痰: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痰,对咳痰无力的患儿经常轻拍胸背部,边拍背边鼓励患儿咳嗽,使痰易于排出。②吸痰:咳痰无力、昏迷、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及时给予吸痰。吸痰前应充分给氧,吸痰时应取仰卧位,注意无菌操作,顺序地吸出口、鼻、咽、气管的痰液。吸痰时动作轻柔,负压不要太大,吸引时间不要太长,防止损伤气管黏膜和继发感染。③湿化和雾化吸入:可以用加温湿化器,也可以用超声雾化器湿化气道,15分钟/次,数次/日。湿化液中可同时加入解痉、化痰、抗炎药物,有利于通气和排痰。④尊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地塞米松等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气道黏膜水肿。
3.3.2人工给氧
鼻导管和面罩吸氧,小婴儿和新生儿采取头罩吸氧。主张低流量持续给氧,急性缺氧氧浓度40%-50%,慢性缺氧氧浓度30%-40%,吸纯氧不超过4-6小时。人工给氧的方法:①球囊一面罩通气:对于需要短时间人工辅助呼吸时,球囊一面罩通气与气管插管一样有效,而且可能更安全。但需要反复训练如何选择正确的面罩型号、开放气道、面罩与面部紧扣密封通气以及评估通气的效果。②气管内插管通气:给婴儿和儿童气管插管需要特殊训练,因为小儿气道解剖特点与成人不同,插管成功率和低并发症率与操作者受培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