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肿瘤的X线及CT检查与诊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肠肿瘤的X线及CT检查与诊断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小肠肿瘤的X线及CT检查与诊断 张学锋 杨俊涛 庄敏 赵兴华 解建生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 近10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增多,小肠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小肠内镜检查进行活检,患者非常痛苦,常规开展有困难。超声无创、无辐射是可接受的一种检查方法,但是它有对检查者的依赖性强、敏感性低的缺点;X线及CT检查可用广泛用于小肠肿瘤性病变的检查及评价。   【关键词】 小肠肿瘤;X线;CT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100-02   X线及CT检查是目前小肠肿瘤性病变检查的主要手段。   1.小肠肿瘤性病变从X线检查向多排螺旋CT的发展与变迁   原发性小肠肿瘤在临床不多见,其发生率仅占全身各部位肿瘤的0.2%,占胃肠道肿瘤的3%到6%。小肠肿瘤可以来源于小肠上皮、肠肌、淋巴组织、血管、神经等。小肠肿瘤的检查方法一直以消化道钡餐X线造影为首选,但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和三维重建技术的出现,CT已经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和认可,成为目前诊断小肠肿瘤最主要、最有价值的可靠检查方法。   2.X线和CT小肠造影的检查方法   2.1常规小肠X线钡剂造影检查方法   先口服150毫升浓钡剂(150%至200%w/v)检查胃与十二指肠,再服100至 200mL稀钡,然后定期观察小肠。此法简便易行,但费时较长,一般要三到四个小时。钡剂易凝絮且小肠充盈不连续,对小肠不全梗阻及小病变易遗漏。   2.2 GE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方法   肠道准备:检查前一天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检查前12h开始禁食。扫描前1h开始分次口服甘露醇稀释溶液共2000ml,使肠腔充分扩张。扫描技术:(1)扫描前15min,肌注山莨菪碱(654-2)10mg。(2)采用GE128层螺旋CT进行全腹部平扫,(3)平扫结束后,经肘静脉注射300mg/ml碘海醇对比剂,用量为90ml,注射速度为3.5ml/s。(4)全部病例均行动脉期,静脉期,延长期的3期扫描。   3.原发性小肠肿瘤CT检查表现   3.1 恶性肿瘤   腺癌:腺癌起源于肠粘膜层,好发于十二指肠,占50%,远端小肠少见。CT上腺癌最常见的表现为肠腔内孤立圆形肿块伴相邻肠壁局限性增厚,肿块直径多小于8cm,平均6.5cm。少数腺癌表现为肠壁环形增厚,厚度多大于1.5cm,且常伴有溃疡形成。   淋巴瘤:原发性淋巴瘤起源于肠粘膜下淋巴滤泡,好发于远端小肠,十二指肠罕见受累。本病CT表现为肠壁环形不对称性增厚,受累的肠段较长,平均9.5cm,可见溃疡形成,多呈典型的“动脉瘤”样溃疡。   类癌:类癌是小肠壁嗜银细胞的肿瘤,有潜在分泌激素的功能,如5-轻色胺等。肿瘤好发于回肠尤其是远端回肠。CT表现包括肠壁原发灶与肠系膜转移灶,且以后者为特异性表现。原发灶表现为肠壁局限性增厚,呈小结节状,结节小于1cm罕见转移,大于2cm多伴有转移。   3.2 良性肿瘤   平滑肌瘤: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起源相同,亦趋向肠腔外生长,但其CT表现与平滑肌肉瘤有些不同。腔外型生长的平滑肌瘤CT上表现为由肠壁向肠系膜突出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规则,大小平均5cm,肿块密度多均一,偶而可见低密度坏死区。   腺瘤与腺瘤样息肉:腺瘤与腺瘤样息肉均起源于肠粘膜层,好发于十二指肠,肿瘤向肠腔内生长,有蒂或无蒂。CT上均表现为肠腔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一,边缘光滑规则,在肠内造影剂的衬托下呈充盈缺损征象。肿瘤的另一CT特点是相邻的肠壁无增厚现象。   脂肪瘤:脂肪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肠粘膜下,偶见于浆膜下。CT上表现为肠腔内类圆形肿块,相邻肠壁不增厚,肿块密度均一,具有特异性脂肪密度。其它小肠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纤维瘤、神经源性肿瘤、血管瘤等均极为罕见,它们的CT表现尚未见有完整的描述。   4.小肠肿瘤CT的鉴别诊断结果   4.1 鉴定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小肠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可分为肠腔内型与肠腔外型。肠腔内型生长常见有腺瘤、腺瘤样息肉、脂肪瘤等。CT上均表现为肠腔内圆形肿块,边缘光滑,无相邻肠壁的增厚,有别于恶性肿瘤的肠壁浸润增厚。脂肪瘤因具有特异性脂肪密度可被确诊。肠腔外生长的良性肿瘤主要有平滑肌瘤,相对平滑肌肉瘤,良性平滑肌瘤边缘光滑、体积较小、密度多均一。   4.2 鉴定肿瘤与转移瘤   广义的小肠转移瘤包括腹腔其它脏器组织恶性肿瘤直接侵犯小肠、腹膜、网膜播种性转移累及小肠及血源性转移,并以直接侵犯性转移最多见。胰腺、后腹膜、泌尿系统、肾上腺等的恶性肿瘤均可直接侵犯小肠,CT上表现为原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