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八上一读写联动《铸剑为犁》 研讨课.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上一读写联动《铸剑为犁》 研讨课

牛刀小试 杜甫的《石壕吏》,虽没有刀光剑影,但字里行间却弥漫着战火硝烟;奥莱尔的《在柏林》虽没有呐喊嘶叫,但语句背后却满是对战争的血泪控诉。那么,因战争而不能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和小孩、因战争而无家可归的男人和女人、因战争而失去亲人的父亲、母亲和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痛苦生活?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某个时段的一个场景或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以片段的形式写出来。 八上第一单元读写联动课 战争,它是洪流,使田园荒芜,城郭汪洋,森林毁灭;它是毒蛇,可释放毒液,吞噬生命,残杀灵魂;它是恶魔,能呼唤严冬,制造瘟疫,带来疾病……翻开巨幅的历史画卷,从蛮荒到文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残害与杀戮、凝结着鲜血与泪水的战争史。回眸凝望,荒草萋萋的古战场回荡着多少哀魂的号叫?饱经风霜的华表渗透的可是千军万马的血泪?战争,吞食着人类的良知,剥夺着人类生命的权力!面对战争,让我们呼喊:血雨腥风应有涯,铸剑为犁应有日。战争,请你走开!我们要和平! 师生合作读: 石壕吏(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在杜甫的《石壕吏》中,你能找出体现主题的一些句子吗? 品读例文 石壕吏(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在杜甫的《石壕吏》中,你能找出体现主题的一些句子吗? 感悟写法 没正面写战场,但从侧面写征兵就可反应出战争的惨烈和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很有感染力。 作者的情感、态度自然融入叙事之中。 这首叙事诗集中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你能具体说说它写法上的特点吗? 在柏林(美 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在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见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喀嚓喀嚓”声。停顿了一会,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品读例文 感悟写法 《在柏林》这篇文章从一个微小的角度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心灵伤害。其震撼力和冲击力远远超过了任何血腥的战斗场面、动作画面。 这篇文章很简短,但处处在表现战争的残酷。你能找出其中体现主题的一些句子吗? 3、角度新颖:一般揭露法西斯战争罪恶,都从被侵略的国家或被迫害的民族入手,如法西斯集中营、被迫害的犹太人等等,而《在柏林》却从侵略国入手,表现法西斯战争给德国普通人民造成的灾难,揭露更加深入、更加震撼人心。 2、高度集中:全文只写了一个场景、一个时段、一个特写,情节单纯,但所有文字紧紧围绕主题。 《在柏林》人物都集中在一个车厢里,故事就在这个乘车时段发生,无论是车厢里的场景,还是车厢里的几个人物言行,都和战争有关,即便是两个小姑娘的笑声也是用以反衬战争的残酷,其中老妇人数数就是一个特写镜头。 1、以小见大:篇幅极短小,故事很简单,却表现了反对战争、呼唤世界和平的大主题。 文章写法有以下几点: 我们发现奥莱尔的《在柏林》、杜甫的《石壕吏》,其写作的密码就是一个场景、一个时段、一个特写。情节单纯,所有文字都从一个侧面通过细致描写来表现残酷的战争给百姓身心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小结 2003年1月6日,数万名美国大兵增兵海湾。离别催人泪下:“爸爸,别走!” 在巴勒斯坦,士兵的枪口对着哭泣的幼童:“爸爸,害怕······” 联系生活,学习写作 妈妈!妈妈,你怎么了? 蹒跚在千疮百孔的弹痕之间 … … 1、回忆记忆深处的战争符号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