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2015.1.18.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诗五首2015.1.18

唐诗五首 古体诗: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 近体诗:绝句、律诗、排律 (十分严格的格律) 诗歌类型(内容) 一、送别诗? 二、怀古诗 三、边塞诗 四、写景咏物诗 五、托物言志诗 六、羁旅、思乡诗(壮志未酬类、思乡怀人类 ) 七、山水田园诗 八、哲理诗 九、爱情诗(悼亡诗、闺怨诗、宫怨诗) 命题角度: 1、诗歌的主题(与诗歌类型密切相关) 2、诗歌形象:景的形象、情的形象、人的形象。 3、诗歌意境:融情、景、主题为一体的整体文学效果,营造了……意境。 4、诗歌的艺术手法:对表现主题、情、景的作用密切相连。 5、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主题(《山居秋暝》) 提问: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王维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明确:诗人被雨后秋山诗情画意的风物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叹道: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的美好吗?“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悦目悠游岁月了。(翻译原诗句,回答如何理解一问)王维化用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义,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明了归隐的决心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回答二问) 诗歌的形象(景及作用)(《山居秋暝》) 提问:诗人写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 明确:诗人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秋天夜晚山中的情景。 具体描写明月、松林、清泉、岩石的山居之景,选用之物都代表着作者志气高洁; 具体描写了浣女、渔人的山居之人,通过他们愉快而纯朴的生活,暗含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期待。 诗歌的意境(《山居秋暝》) 提问一: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 明确: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这二字既表现了雨后山野的静谧,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空山也是空心,心境空透明亮,远离尘世,这是作者着意渲染出的一种意境。 提问二:简析颈联两句的描写手法和作用?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艺术手法)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形象)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语言特色)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子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答案: B 《山居秋暝》内容和主题概括 《山居秋暝》中,诗人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 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补充: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门关。 《从军行》环境描写 提问一:第一、二句,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