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微息肉EMR术后病理特点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0例微息肉EMR术后病理特点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100例微息肉EMR术后病理特点分析 柯海兵 (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317300)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微小息肉的病理特点。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患者结直肠微息肉(直径小于5mm)观察EMR术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共检出微息肉248枚,结直肠息肉发病年龄分布以27~80岁,炎性增生性等非肿瘤性息肉占81.04%,管状腺瘤占18.95%。结论:结直肠微息肉仍有较高比例的腺瘤性息肉,临床上行EMR全瘤切除仍是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关键词】 结直肠微息肉; 结肠镜; 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81-02 结直肠息肉是结肠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局限性增生向表面腔内突起的良性病变,息肉按大小分:微息肉(le;5mm)、小息肉(6~9mm)、大息肉(ge;10mm)和巨大息肉(gt;30mm),息肉是否发展为恶性肿瘤与大小直接相关。最近研究发现结肠镜检发现的进展性腺瘤为5.6%,息肉越大,进展性腺瘤可能性越大,微息肉为0.9%,小息肉1.7%,大息肉73.5%。文献报道,2.9%~9.4%的结肠息肉发生癌变[1],因此对结肠息肉的检出与治疗对结肠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区别不同的息肉癌发生的危险性的不同,Atkin等人提出了“高危”肿瘤的概念[2],其包括了绒毛成分占25%以上的腺瘤、直径gt;10mm的腺瘤、腺瘤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早期癌。“高危”肿瘤的提出使得lt;5mm的大肠小的肿瘤性息肉国内外文献报道均较少,而微息肉手术方法较多,大多采用电灼切除,活检钳钳除等方法,这样无法获取息肉的完整标本,故不能获得确切的病理类型,我科自2006年起采用EMR术治疗结直肠微息肉,全瘤切除并送病理检查,分析其病理特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共检出结肠息肉248枚,年龄27~48岁。 1.2方法器材Olympus290,采用粘膜切除术(EMR术),标本大小均用直尺测量,切除息肉分别装瓶编号,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 1.3结果:在100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共检出息肉248枚,炎性增生性等肿瘤性息肉占81.04%,管状腺瘤占18.95%。 2.讨论 最近几十年,由于结肠镜技术和辅助设施改善,内镜息肉切除术不断进展,内镜医生可执行相对简单的手术,如用活检钳或勒除器切除小息肉,内镜粘膜切除(EMR)和内镜粘膜下切除(ESD)用于切除大息肉或早期结直肠癌,减少手术干预需要,而对结直肠微息肉的手术方法至今没有明确的手术规范来指导临床,2002年日本研究发现6~9mm的息肉与黏膜内癌相比有同样发展成为进展期癌的累积危险性,而lt;6mm的大肠小息肉累计发展成恶性肿瘤的危险性与在结肠镜检查中未发现息肉的患者的危险性相当[3],在加上微小息肉隐蔽不易发现,有时需要借助染色及放大内镜,使其存在较高的漏检可能,且对其不够重视,常常采用电灼切除,活检钳除等方法治疗,往往不能获得标本的完整性,更不能获得很好病理结构,而我们采用EMR术后完整病理检查却发现微息肉中肿瘤性息肉仍有较高的比例,而管状腺瘤在结直肠息肉中属于癌前病变,80%结直肠癌由结直肠腺瘤演变而来,更何况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亦可癌变[4],息肉切除方法有许多,大部分息肉是常规结肠镜检时遇到的微息肉或小息肉,几乎没有数据关于哪种切除术更适合此类息肉,导致不同的内镜专家执行不同的息肉切除术,不完全息肉切除只与1/3异时癌症有关,即使理想研究中小和微息肉不完全切除率仍可达10-60%,实际临床中不完全切除率应更高。已反复报道活检钳切除是不完全息肉切除的独立风险因素,增加复发风险。息肉越大、锯齿状腺瘤和内镜医生的经验都与不完全切除有关,上述因素在行息肉切除术时需全面考虑,减少不完全切除可能、减少异时癌,改善已存在的技术发展新的切除技术对扩大内镜切除适应症很有裨益,预防结直肠癌减少手术需要已成为现实,尤其是对微小息肉早期发现早期EMR切除方面,在预防结直肠癌的过程中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子刚,吴子光,金华斌,等.大肠良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形态学特点[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3):141-143. [2] Atkin WS,Morson BC,Cuzick J.Long-term risk of color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