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病例报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病例报道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病例报道 付玉华 屠春林 胡建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呼吸科 201800)   【中图分类号】R74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01-0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卒中。可分为原发性SAH和继发性SAH两大类[1]。本病起病急、死亡率较高,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笔者总结经治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吸取经验教训,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5岁;因“头痛、呕吐、发热半天,四肢抽搐2次”于2013年7月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我院前当日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临床症状:呕吐5次,大便失禁3次,伴有头痛、发热,查体:T:39.3℃,P105次/min,R20次/min,BP180/100mmhg,意识淡漠,发育良好,体型正常,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斑和黄染,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5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查体未见记录。查血常规:白细胞10.0times;109/L,红细胞4.18times;1012/L,血红蛋白131g/L,血小板198times;109/L,中性粒细胞73.4%,淋巴细胞数25.1%;大便常规+隐血试验正常。 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头孢他啶2.0g,Bid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维生素C2.0g+维生素B60.2g静脉滴注,补液1小时后,患者出现四肢抽搐1次,持续约3分钟,接诊医生考虑高热惊厥,给予地西泮针剂10mg,肌肉注射,1小时后再次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呼之不应,遂报120即刻转入我院急诊抢救室。查体:神志不清,呼之不应,T:40℃,P110次/min,R21次/min,BP200/100mmhg,颈项强直,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斑和黄染,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0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及肿大,肌力检查不配合,四肢肌张力正常,Kerning征阳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肌钙蛋白T:0.023ng/ml,肌红蛋白:74.71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4.18ng/ml;血钾:3.6mmol/L,血纳:136mmol/L,血氯:96mmol/L,血糖6.7mmol/l,血淀粉酶53U/L,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入我院后转入神经外科ICU,给予绝对卧床、监测生命体征,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改善脑细胞代谢等治疗后,4周后病情稳定行DSA检查见先天性动脉瘤,经血管介入治疗后出院。   2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急诊重症疾病之一,多突然发病,出血时患者头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半数以上患者有意识障碍,表现为淡漠、嗜睡,或烦躁不安,也可呈谵妄状态;部分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2]。而急性胃肠炎是夏秋季多发的胃肠黏膜急性炎症病变,可能与夏秋季气温高、细菌增殖快有关,主要病因是饮食不卫生、暴饮、暴食或过量饮酒,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一天有数十次不等的黄水样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3]。本病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两者在临床上有一些相似之处,患者有发热、头痛、呕吐,大便3次,意识障碍,后继发癫痫,但认真分析仍可判断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笔者分析如下:①两者病因不同,SAH主要是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而急性胃肠炎多为饮食不卫生或饮食不当所致。②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程度较剧烈,而急性胃肠炎出现头痛的患者较少,程度也相对较轻;SAH半数以上患者有意识障碍,而后者出现意识障碍的较少,如果出现大量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肠穿孔、败血症、低血容量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时可出现意识障碍,但此时病人血压应下降,而该患者血压升高明显,故体征不符,且急性胃肠炎患者出现脑膜刺激征较少见。③急性胃肠炎患者腹泻多为黄水样便,次数多,一天可有数十次不等,SAH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时,大便性状与此不同,多为稀软便,次数也不多。④SAH部分患者可出现继发性癫痫,而急性胃肠炎患者出现癫痫较为罕见。   综上所述,在临床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仔细、全面地采集病史,详尽、系统的体格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同时,如患者的症状体征与诊断不符时应认真分析,应考虑是否存在误诊的可能;此外,密切观察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