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眩晕86例临床总结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眩晕86例临床总结
檀胜发 (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灵山 535400)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96-01
【关键词】 颈椎病眩晕 中医辨证治疗
颈椎病眩晕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因风寒、劳损、外伤等因素造成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而导致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笔者自2005年1月—2008年6月以来,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以中药内服治疗颈椎病眩晕8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25—34岁10例,占11.6%,35—64岁69例,占80.2%,65岁以上7例,占8.1%。年龄最小25岁,最大73岁。病情最短半年,最长8年。
2 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订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颈椎病眩晕,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有关。如①发作性头痛②发作性眩晕③发作性意识障碍,突发性肢麻,猝倒等,常伴有颈项疼痛,僵硬感,活动不利,颈部有明显压痛点,病情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颈部检查常有椎间孔压缩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X线拍片或MRI检查均有颈椎病的特征性改变。如颈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骨赘,生理曲线变直或反弓,椎体滑移或后关节错位,椎间孔变形,项韧带钙化,后关节压缩增生等。
3 辨证施治
根据颈椎病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症候,以发作性头晕、头痛、目眩、转动头颈部即发晕眩甚至猝倒为特点。眩晕的病机,古人有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火不晕之说等。根据临床观察,颈椎病之作眩晕者,可分为气虚下陷,浊痰中阻,风阳上扰,血虚气逆四种类型。颈椎病眩晕多见于椎动脉型,混合型二种。现分述辨证施治如下:
①气虚下陷型:证见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头为之若倾—为之脑。故中气虚陷,清阳不升,营血不能上承,清窍失养,故发眩晕,神疲气弱,舌质淡,脉沉细或虚大,血压偏低等。治宜益气升阳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白术12g,党参15g,归身12g,陈皮6g,升麻10g,柴胡10g,首乌12g,杞子15g,枳壳1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天一剂,10天为一疗程。
②浊痰中阻型:证见心胆气虚,痰涎内生,痰气相搏,上皆阳位,蒙蔽清阳,故作眩晕,心烦欲呕,惊恐忧伤,舌红苔腻,脉弦或滑等。
治宜祛痰化浊,和胃降逆法。方用温胆汤加减:陈皮6g,半夏15g,茯苓12g,枳实12g,竹茹10g,钩藤12g,白术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甘草6g,水煎服,每天一剂,10天为一疗程。
③风阳上扰型:《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证见肝体阴则亢阳,阴虚阳亢,肝风上扰,发为眩晕,舌质红脉弦,血压增高等。治宜镇肝熄风为主,佐以活血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0g,牛膝10g,菊花10g,白芍12g,丹参20g,地龙15g,生地15g,川芎6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水煎服,每天一剂,10天为一疗程。
④血虚气逆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首,气血相互依存。血虚则气逆,上冲枕顶,则发头顶晕眩,上冲于一侧枕顶,则为偏头痛,甚至痛连目眶鼻根,伴有恶心呕吐,心慌气闷等。治宜养血敛气熄风止痛。方用四物汤加味:熟地15g,川芎10g,归身10g,白芍15g,蔓京子10g,五味子10g,钩藤10g,黄芪15g,甘草6g,水煎服,每天一剂,10天为一疗程。
4 疗效标准
以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能否恢复工作为主要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能恢复原来工作,随访一年无复发。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可恢复原来工作,但随访半年有轻度复发。好转: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能坚持工作,但须经常服药。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5 治疗结果
本组颈椎病眩晕86例中,属气虚下陷型30例,浊痰中阻者型26例,风阳上扰型12例,血虚气逆型18例。治愈29例,占33.7%,显效40例,占46.5%,好转15例,占17.5%,无效2例,占2.3%,总有效率97.7%
6 讨论
颈椎病眩晕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多见于椎动脉型和混合型颈椎病,以发作性头晕、头痛、目眩、转动颈部即发眩晕甚侧猝倒为特点。根据眩晕的病机,分为气虚下陷,浊痰中阻,风阳上扰,血虚气逆四种类型进行辨证施治。同为一种病,但证候不同,治疗方药就不同,这就是中医辨证的精髓。颈椎病眩晕以气虚下陷(30例)和浊痰中阻(26例)为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