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防范对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防范对策
王红旗(满洲里市第一医院 0214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份到2014年1月份150例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资料,通过分析不良反应原因,采取防范策略。 结果 150例患者使用中医药注射剂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ADR发生率5.3%。结论 通过辩证施治,严格掌握适应症;注意用药方法,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配伍;加强药学监护,不仅能减少ADR的发生,中药注射液也必将为患者健康服务。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093-01
中药注射剂系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中药注射剂为中药在防治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日趋增多,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其安全性问题引起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医药人员的重视。现就我院150例患者资料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份到2014年1月份150例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性别比例男女3:2,平均年龄39.8岁;科室分布心内科22例、呼吸科36例、神经内科38、儿科35例、普外科19例。
1.2 方法
统计150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品种,所产生的疗效,不良反应表现及严重程度,针对不同的临床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评估防范措施的效果。
2 结果
150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液分别为双黄连粉针67例、复方丹参粉针12例、清开灵针18例、黄芪针15例、穿琥宁针12例。150例患者不良反应8例,ADR发生率5.3%,8例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8例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荨麻疹、药疹、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4例,占50%;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药物热反应2例,占25%;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1例12.5%;1例其他反应,占12.5%。在以上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停药后症状消失。
3 不良反应的防范策略
3.1 加强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中药注射液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重视质量规范的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质量规范有助于推动对中药注射液提纯、制剂工艺、药理学等等各方面的研究、改进。中药注射液现在大多从原药材提取有效成分,而有效成分本身多而复杂性,有些杂质又与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相似,不易分离。在提取过程中所用到的有机溶剂、酸碱等化学试剂也可能会有残留。因此,改进中药注射液的生产工艺,提高药物纯度和质量标准(如指纹图谱),剔除无活性成分[1],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用药安全打好基础。
3.2 遵循中医理论应用中药注射液 中药的应用应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如鱼腥草性凉,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适用于痰热咳喘、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症,但不适于寒性病症。川芎嗪注射液对于心血淤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疗效较佳,但对痰浊壅塞型的疗效则差些。因此不遵循中医理论,随意使用中药注射液,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疗效,反而加剧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使用时注意用法用量,避免联合用药 中药注射液使用时尽量稀释后使用,滴速不宜过快,一般控制在15~30滴/min。初次使用时,应尽量减慢滴速,并注意观察。由于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尽量避免多种药物混合静滴,从而保证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4 加强护理 根据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早的特点,护士应密切注意输液 阶段病人的情况,加强巡视,以尽早发现不良反应,阻止其加剧。
3.5 加强特殊人群用药管理。中药注射剂是从植物、动物甚至矿物药材中提取而成的,含有蛋白质、鞣质、树脂、淀粉等杂质,对过敏体质的患者易产生不良反应。而老年人、体弱者、儿童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对药物代谢能力低,机体耐受力较差,也易发生中毒和过敏反应,应谨慎用药,密切监护。
4 讨论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且发生时间较早。由于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质量标准不同,因此,生产厂家要不断提高其质量。临床使用时应辨证论治,不可随意使用,避免联合用药。在滴注时,控制好滴速,并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虽然中药注射液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但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只要我们做到趋利避害,正确使用、合理使用,我相信中药制剂会造福广大患者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