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ppt课件
过渡段 承上启下(或启下),引出下文。 结尾段 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明或揭示文章的主题。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 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段:创造文化氛围或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分析。 写景的语段: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表现人物的心情,暗示社会环境。 结合具体语境:设置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一、文本审美 1.叙议结合的手法 作者叙写杜甫的经历时,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一方面真实地再现了杜甫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暗示了作者的态度,寄寓了作者的情感。如文中说:“杜甫所推崇的张九龄、严挺之都被他排挤……与李适之友好、后来与杜甫关系非常密切的房琯也贬为宜春太守。”这段话很长,作者用铺叙的手法交待了当时对杜甫所推崇的官员和朋友的受迫害,交待了杜甫的生活环境,暗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哲思短章 论苦难 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 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修身名句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赏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尊重、尊敬是相互的、平等的。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若想获得别人的尊敬、爱护,最重要的是学会先伸出手,去爱护别人、尊敬别人。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赏读: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修养需要宁静淡泊,学习需要宁静淡泊,没有身心宁静淡泊就不能实现人生远大的理想。我们应塑造自己这种独特品性:屏弃浮躁,潜心品德修养和学问。从而彰显自己的生命价值。行:指人的行为道德。淡泊:恬静、文静。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赏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这一时期的诗作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语言于整饬中保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ppt
-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2 城市化课件.ppt
-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第3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ppt
- 2018年浙江中考历史与社会复习考点3—人口人种、语言宗教.ppt
- 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学课件.ppt
- 7110《论语》十二章精品PPT课件.ppt
-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ppt
- 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教学课件.ppt
-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课件2.ppt
- A 04.24《抽屉原理》.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