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32骨折
骨筋膜室综合征 定义: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与神经组织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病理改变。 好发部位:前臂掌侧、小腿 病理:缺血性肌挛缩、坏疽 病因:容积骤减 内容物体积剧增 症状:肢体肿胀、剧痛 麻木、高热、脉速、 休克、肾衰、死亡 处理:立即切开减压 早期观察:5P Pain:疼痛 Pallor:苍白 Paresthesia :感觉异常 Paralysis :麻痹 Pulselessness :无脉 2.晚期 坠积性肺炎 压 疮 泌尿系感染、结石 外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 关节僵硬 缺血性骨坏死 骨生长畸形 缺血性肌挛缩 缺血性肌挛缩(爪形手) 畸形 骨折愈合过程模拟 血肿机化演进期 2-3w(纤维愈合期) 4-8w(临床愈合期) 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痂改造塑形期 8-12w(骨性愈合期) 骨折愈合先决条件 1.足够的接触面 2.牢固的固定 3.充分的血供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全身因素:年龄、健康状况 局部因素:血供 软组织损伤的程度 骨折断端接触面 骨缺损程度 感染 治疗方法不当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扣击痛; 2.局部无反常活动; 3.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骨痂通过骨折线; 4.外固定解除后: 上肢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 下肢不扶拐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 急救处理 1.抗休克 2.伤口包扎:绷带、止血带上肢1h下肢1.5h放松一次,间隔10min 3.妥善固定 4.迅速转运 处理原则 1.复 位 :首要步骤 2.固 定 3.功能锻炼 复位的方法 手法复位:推拉捏折 牵引复位 手术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 牵引复位法(traction) 骨折复位标准 解剖复位:两骨折端接触面(对位)和两骨折端在纵轴线上的关系(对线)完全良好 功能复位:两骨折端对位欠佳,但对线基本良好,愈合后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固定的方法 小夹板 石膏外固定 牵引固定 手术复位内固定 踝足部骨折 第三十二章骨折患者的护理 骨的完整性 或连续性 中断 定义 病理性骨折 骨质松 骨肉瘤 根据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 1.闭合性 2.开放性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 不完全性 完全性 不完全性 1.裂缝骨折 2.青枝骨折 青枝骨折 完全性 1.横断骨折2.斜行骨折3.螺旋骨折4.粉碎骨折 5.? 嵌插骨折6. 骨骺分离7.压缩性骨折8.凹陷性骨折 横骨折 斜骨折 螺旋骨折 粉碎骨折 嵌插骨折 压缩骨折 骨骺损伤 根据稳定程度 1.稳定骨折:复位后不易再移位 裂缝、青枝、嵌插、压缩、横行 2.不稳定骨折:复位后易再移位 斜行、螺旋、多段、粉碎 根据骨折后时间长短 1.新鲜骨折:2W之内 2.陈旧骨折:2W以上 全身 1.休 克 2.发 热?:一般不超过38℃ 3.合并损伤 局部 一般症状:局部疼痛与压痛 肿胀与瘀斑 功能障碍 特有体征: 畸形 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 骨擦音或骨擦感 1.X线 2.CT、MRI 1.早期 休克 脂肪栓塞:肺、脑 感染 血管、神经、脏器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 * * * * B D A B C
文档评论(0)